十大名楼难“保真”?专家称申遗过程比结果重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国庆期间黄鹤楼游人如织

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的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记者昨从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证实,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将联合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

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是否具备申遗标准?以打包形式联合申遗的成功率有多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十大名楼打包申遗于下月初启动

“我们已经接到通知,但具体情况要等下月初召开的名楼大会上才能确定。”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湖北武汉曾是第二届“东道主”。今年是第九届,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申遗工作今年启动,明年将进行推进,会有相关专家对文化名楼进行分类研究。

据悉,此次名楼年会将签署《中国十大名楼联合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宣言》,参与申遗的10座名楼分别是:黄鹤楼(武汉)、岳阳楼(岳阳)、滕王阁(南昌)、鹳雀楼(山西永济)、蓬莱阁(山东蓬莱)、大观楼(昆明)、阅江楼(南京)、天心阁(长沙)、钟鼓楼(西安)和天一阁(宁波)。十大名楼将作为“文化景观”类型,联合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我省目前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分别为武当山古建筑群和显陵。

名楼难“保真”?专家称申遗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不少学者担忧,缺少原真性,是历史文化名楼申遗的一处致命伤。

拿黄鹤楼为例,历史上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如今人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上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新楼”;滕王阁历经29次重修,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国保表示,名楼打包申遗,其实旨在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弘扬名楼文化,因为它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申遗结果很重要,但我们更注重过程。”张国保说,名楼文化中包含建筑文化、诗词文化、神仙文化等,中国应该借此树立名楼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