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鹰:不少名楼是近些年重建新建的 早已丧失了原真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遗项目规定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原真性和完整性。原真性包括了刚建成时的原状,也包括现存事物状况,还包括各个时期的痕迹。

申遗前提条件

古建、文物专家们认为,全国十大文化名楼申遗有致命伤,那就是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遗项目规定的前提条件:原真性。原真性包括了刚建成时的原状,也包括现存事物状况,还包括各个时期的痕迹。

然而,十大名楼中,大多数都是最近几十年才重建的,人们今天见到的黄鹤楼,是上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其建筑价值已大打折扣;滕王阁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南京的阅江楼则是到2001年才建成开放。并且不少名楼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早已失去了原真性。

不过,邹律姿认为:“这些名楼都是各个地域文化的结晶,是各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历史上没有哪座楼可以上千年一直保留至今而不毁坏的,所有的楼阁都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每建一次都是历史文化的提升。”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学鹰从建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说,这十大文化名楼中的七八个他都去过,除了西安的钟鼓楼、岳阳楼、天一阁等是“上了年纪”的外,其余的一些名楼就是古式建筑,连仿古(风)建筑都谈不上。“我们考古学中有仿古器一说,通俗而言,就是用传统材料(如陶瓷、青铜、铁器、竹木等等),依据传统工艺,做出与需要模仿时代器物相似的某一特定器物,可称为仿古器。同理,仿古建筑是要利用传统建筑材料、传统的技艺做法,建成和特定时代某个或多个具体历史建筑遗产一模一样的建筑才是仿古建筑,但十大名楼中的一些都只能算古式建筑或古风建筑,连仿古建筑都谈不上。”

周学鹰说,像阅江楼这样的建筑,或许总体尚可,然而,从选址角度看,不太符合传统风水学的一般要求。我们古人造楼或塔等较高的建筑,往往要建在离山顶还有一定距离的地方,那样楼或塔就不会完全抢了山的风光,也就是楼是楼、山是山,互相凝望、互相提携,相得益彰。现在的阅江楼直接建在了山顶,事情有些做满、做绝了。从楼(或塔)本身来看,阅江楼虽然华丽、变化丰富,但缺乏了古代楼(塔)的干净、简洁。我国古代的楼(塔)平面往往都是简单的几何形体(或方、或长方、或六角、八角、或圆等),尤其是往高处的塔更是如此,这是由于它们采用的材料(砖、木、石)决定的,不可能在高处悬挑太多,变化多端,因为砌体结构不是整体结构,传统材料决定其结构是一块一块垒砌而成,即便有木榫卯,也是以破坏自身木构的强度为代价,也无法粘结为整体结构,做做小家具、高度低的建筑可以,造高塔就必须形体纯净了,如著名的应县木塔、料敌塔等概莫能外,无法如同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空间结构那样浑然一体而到处悬挑。再看现在建起来的楼,过于花哨,不是土(砖、石)木结构,而是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古式(风)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不是你想申报就会成功的,这样的建筑去申遗让中国的整个学术水平、形象都会大打折扣。国外的专家都是非常严谨的,这样做会被人家看不起。”周学鹰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