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秋的特殊风俗反映特殊文化观念

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各异的藏、回、土、蒙等各少数民族长期共同居住和生活,随着汉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这里的各族群众也以不同的方式欢度佳节。民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的中秋民俗呈现一些地方化的特点,反映出特殊的文化观念。

按传统民俗,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走亲访友等。在青海,尤其是汉文化影响较浓的河湟地区同样传承了这些民俗。当地农村的各族百姓家家都要蒸一种五颜六色、布满盘蛇、仙桃或葡萄图案且半径大约1尺的圆形大馍当做月饼,把它与各色水果共同摆放在西方的屋檐下,在东方月出至月亮升起的时候,由家中女性完成拜月仪式。

月亮升起后,每家的儿童可以去左邻右舍玩耍,“偷月”。“偷月”即小孩偷偷摘走邻家的瓜、果等成熟的果实,为节日增添热闹的气氛,是一种友好的习俗。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宗福介绍,中国古来就有“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月圆代表圆满、团圆,青海省的汉族、土族等村庄在月圆之时由家中女性拜月,代表了三重含义。

首先,秋天属“阴”,月也属“阴”,以“阴”为核心的节日,女性拜月祈祷团圆和丰收最为吉祥。同时,人类的生育和繁衍需要女性来完成,有圆有缺的月亮也象征着女性不断孕育生命的子宫,“人月合一”,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相吻合,保佑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其次,秋是由夏到冬的过渡,秋的到来使人们面临死亡、肃杀之气。为趋避这种肃杀之气,人们选择祭月。一方面是因为象征秋天的月亮,其阴晴圆缺象征“再生”、“周而复始”之意。另一方面,用来祭祀的月饼上有东方青龙的化身“盘蛇”的图案,祈祷月亮再次从东方升起。“生”、“升”同音,既“生”又“升”,循环传承,圆月将始终赐福人类。

再次,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中秋又是月亮最圆的时节,此时拜月,人们还希望预卜到来年的年景。古来传说,月中有玉兔,在拜月时,要是看到月亮被云彩遮住,则预示来年年景一般,反之,则预示着丰收和圆满。

赵宗福说,过去,青藏高原的中秋习俗和文化因与内地频繁的交流而逐渐形成,虽有不同的讲究和差异,但反映出中秋的纽带长久以来就把我国各地群众维系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他建议继续弘扬中秋文化,解读各种民俗活动的深层含义,使青藏高原的中秋文化有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