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倩:中秋不要让“天价”使月饼变了质

临近中秋,市场上的月饼层出不穷。虽然经过政府的整顿,有媒体甚至表示,“天价月饼”(通常指售价在1000元以上的月饼)已经淡出市场,但是商场里几百上千的月饼还是不在少数,其中最醒目的要算北京某些公司用金银来做的“月饼”了,并且多数为政府机关送礼。(新华网9月25日)

中秋佳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赏月吃月饼是习俗之一。相信月饼自有其做法,如果依照代代相传的做法,每个月饼市场价不超过十元。何以市场上的月饼卖到了几百上千元?难道仅仅是因为商家为赚取暴利而故意抬高价格么?

中秋本应该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可是“天价月饼”的出现却让中秋的意义变了“味儿”。特别是有些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平时领导对自己照顾有加,中秋佳节想送月饼感谢领导,便宜了吧拿不出手,只好硬着头皮买“天价的”;有些人是一种从众攀比心理,别人都送了,自己不送,领导会不会给我穿“小鞋”,所以自己不但要送还要送好的;更不排除有些求人办事,权力寻租,不惜高价送礼了。因此,“天价月饼”的出现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如果说“天价月饼”的出现还让人可以接受,那么金银月饼的出现甚至畅销就变得诡异了,不得不让人“想入非非”。金银月饼多数为政府机关送礼,是送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内部有些人买来送礼?送的目的是什么?价值是否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礼”的范围,变成了行贿、受贿?

“天价”本无罪,只是牵涉到政府、牵涉到政府工作人员又给人质疑的猜想。希望越是在节假日,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们越是要慎言慎行,不要引起社会不必要的争论,更不要给公众以口实。

中秋佳节象征团圆,“天价(金银)月饼”让送的人忐忑,也让收的人不安心。过一个团圆的、宁静的中秋,不要让“天价”使月饼变了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