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品莼菜鲈鱼烩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西湖莼菜出双浦
外乡人大抵不知,钱塘十大名菜之一的西湖莼菜羹,原料并非出自西湖,因为湖中早就不产莼菜了。
所谓西湖莼菜,大多产自双浦及周边地区。
双浦地处杭州城郊的钱塘江边,近年来,开发成为之江度假旅游区。这里风景优美宜人,又靠近城区,得地理之便,深得人们的喜爱。而当地着力弘扬莼菜文化,做大西湖莼菜品牌,业已水到渠成。
从古至今,莼菜美味不知令多少游子学人魂牵梦萦。大文豪白居易就写过“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住江东”之句。还有一个极致的例子,是晋代的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不由思恋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在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还乡。自此,莼菜便成了游子思乡的象征。当地人都说,自己即使云游天下,最牵挂的莫过于倚门的老母、临窗的娇妻,还有,就是家乡的莼菜羹了。
前不久,我们一行来到双浦考察。伫立铜鉴湖畔,只见青山环抱,绿水盈盈。采莼姑娘坐于小船之中,飘荡水上,用手将尚未展开的鲜梢嫩叶掐下,放进小木桶里。听村民介绍,这儿的莼菜采收从清明开始,一直延续到秋分。为了保证质量,采集当天,须用塑料薄膜包装保鲜,迅即运往市场。
莼菜质量标准,以嫩梢第一片卷叶优劣分大中小三级:小级以卷叶长1-2厘米,卷叶紧,黏液稠厚为最佳;中级卷叶长2-3.5厘米,卷叶紧,黏液较多;大级卷叶长3.5-4.5厘米,卷叶松,黏液少;超过4.5厘米为等外品。5至7月中旬为采收旺季,此时产量高,品质佳。目前,仅铜鉴湖村便有10家莼菜企业,年产量达1400吨,其中八成外销日本、韩国、港台地区。日本市场鲜莼主要是由双浦供应的。
在莼菜之乡品尝西湖莼菜羹这道名菜是别有风味的。当地的莼菜做法十分考究:先将刚采摘的莼菜洗净,放入煮沸的水中一氽,迅速捞出,放入汤碗,然后把鸡肉、火腿原汤加盐一起烧开,加味精,浇在莼菜上,再撒鸡丝、火腿丝,淋上鸡油。此菜上桌,莼菜翠绿,鸡丝白嫩,火腿殷红,汤汁黄澄,色泽鲜艳。莼菜入口,滑而不腻,还带有几分春草清香,特具本帮杭菜的味鲜、清淡、雅致特色。其实,莼菜入馔,可汤、可菜,可煮亦可炒。
写到这里,耳边似乎响起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的白帆,水下有红菱……”我突然想到:双浦人何不也谱一支歌曲来颂扬莼菜之美呢?让双浦莼菜,也随着优美的旋律飞到每一个人的心头,扬名海内外,如何?
相关知识普及——
莼菜
莼菜或作菁菜,学名Brasenia schreberi,属睡莲科的一种水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中国黄河以南所有沼泽池塘都有生长,尤其以江苏的太湖,苏北的高宾湖,以及杭州的西湖等地生产为多。采其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叶食用,是一种地方名菜,古人所谓"莼鲈风味"中国的"莼",就是指的这个菜,亦作药用。
叶的背面分泌一种类似琼脂 (洋菜)的粘液,在末透露出水面的嫩叶,此种粘液更多。又含蛋白质、脂肪、多缩戊糖、没食子酸等。功用——止呕,止泻痢,消炎解毒。
鲜莼菜与鲜鲫鱼同煮食(宜清淡一些,不要太咸)。亦有单用药菜煮食治疗胃癌,获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食疗作用】
1.清热解毒,杀菌消炎 莼菜的粘液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多缩戊糖,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能抑制细菌的生长,食之清胃火,泻肠热,捣烂外敷可治痈疽疔疮。
2.防癌抗癌 莼菜粘液中的多糖,对实验动物某些肿瘤有抑制作用,将加入癌瘤毒遗传基因的B淋巴细胞和致癌物一起培养后,再把莼菜中的成分掺入,结果发现其对癌瘤毒的活化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防治贫血、肝炎 莼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它是细胞生长分裂及维持神经细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临床上可用于防治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
4.益智健体 莼菜中含有丰富的锌,为植物中的“锌王”,是小儿最佳的益智健体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儿多动症。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莼菜含有一种酸性杂多糖,它不仅能够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而且能明显地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异物,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莼菜性寒而滑,多食易伤脾胃,发冷气,损毛发,故不宜多食。
鲈鱼
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2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产地】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个体大,最大可长至30~50斤,一般为3~5斤。
【经济价值】
鲈鱼肉质坚实洁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味鲜美。鲈鱼因其体表肤色有差异而分白鲈和黑鲈。黑鲈的黑色斑点不明显,除腹部灰白色外,背侧为古铜色或暗棕色;白鲈鱼体色较白,两侧有不规则的黑点。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