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建筑研究领域 罗哲文与清华结缘
恩师关怀
罗哲文师从梁思成、刘敦桢,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
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像削铅笔、擦橡皮这样琐碎、细小的环节,他都耐心地向罗哲文传授经验,使罗哲文从入门起,就接受到最规范的训练。师母林徽因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英文。
罗哲文曾回忆说,梁思成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生活。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帮自己起的。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多年以后,罗哲文回忆老师说,“他们很爱护年轻人,给我印象很深。我现在也是这样,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了需要保护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从而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性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助理研究
“我和他们就等于是一家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今北京),清华大学出面请梁思成先生回母校创办建筑系,梁思成欣然同意,并与校方达成协议,由中国营造学社与清华大学合办一个中国建筑研究所,继续进行古建筑的勘查测绘工作。1946年,罗哲文随中国营造学社来到北平,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助理,同时在研究所里工作。那时罗哲文被称为“研究生”,即“助理研究”的意思。
梁思成特别注重对罗哲文的全面培养,在清华大学的时候,为了让他把基本功学得更扎实,特许他少干一点杂事,并主动安排他旁听有关课程。罗哲文认为自己能够走到今天,一方面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另一方面是缘于机遇,使他在青年时代得以追随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关于梁思成先生,罗哲文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至今难忘的是他那种对学艺青年耐心细致的传艺精神,他从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和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削铅笔、擦橡皮等小技都一一手把手地教……”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
抗日战争结束前夕,梁思成就曾写信给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在清华大学设立营建系,培养专门的古建筑人才。梅贻琦校长接受了梁思成先生的建议,决定由中国营造学社留下的班底来组建清华大学营建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前身)。
在清华的这段日子,是罗哲文一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有一天,林徽音非常诚恳地叮嘱他:“你跟着我们在李庄学习了这么多年,没有让你做好基础课程的学习,你现在就好好抓紧吧。”在清华的4年里,罗哲文认真补学了工程学、力学、现代测绘学历史文献等不少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其他还包括外语、书画、诗词等。
1949年1月,为了在解放战争中保护文化遗产,党中央请梁思成编印一本《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供解放军进攻和解放各城市、地区时参考。梁思成非常认真地率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部分师生查找资料、编写刻版、装订装裱,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编印出版了一本长达百页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是新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早期的重要文献,不仅减轻了解放战争期间对古建文物等的盲目破坏,而且为解放初期我国开展古建筑调查、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指导。罗哲文不仅参加了编写,还担任了全书的钢板蜡纸的刻印工作。
1949年,在梁思成、林徽音的主持下,罗哲文还与建筑系教师一起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方案设计,以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热烈呼唤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