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城委副主任罗哲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发展

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点,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聚集了大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城市对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城市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城市规划的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外,在城市之中和城市附近还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史迹,有宫殿、坛庙、陵墓、寺、观、衙署、府第、园林、石窟、民居、桥梁、关塞等等。这些古建筑和文物史迹,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形象化标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除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史迹之外,还包含了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有的传统社会经济基础,如诗歌、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雕塑、编织、印染、冶炼、商业、工艺以及烹调、风味饮食、衣冠服饰、民俗风情等等。它们是历史文化名城活的内容,生存的基础;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是意义深远的。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类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特点。它们往往经过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岁月。有些曾经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城市,由于自然条件或人为破坏的原因,已成为废墟。然而仍然有许多几经沧桑,至今还是生机勃勃的、发展着的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它们成长发展和功能上的特点,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A.中国历史上大统一时期的帝都,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它们的特点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规模特别宏大,保存的古建筑和文物史迹特别丰富,历史文化传统也特别深厚,它们应居于历史文化名城之首。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大的分裂,各据一方建立王朝,各立都城。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和后来的宋、辽、金等等。它们大多利用西安、洛阳、北京、南京等大都城,但也另建了许多帝邡.如成都、平城(今大同)、汴粱(今开封)、临安(今杭州)等等,这些帝都的特点同样也是规模宏大,保存的古建筑和文物史迹、历史文化传统非常丰富。

B、诸侯国家或封藩封王的首府。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曾多次分封诸侯和藩王。这些诸侯藩王各自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侯国王都。许多王都王城,今天仍然在生活发展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曲阜、江陵、苏州、长沙、绍兴等等。

C、边疆省区早期地方政权的首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各自建立政权,臣服中央,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各自建立的中心城市成了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昆明、大理、拉萨、日喀则、喀什等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除了同样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史迹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多民族历史文化的特点。

D、军事重镇。由于历代军事设防、戍边屯垦开发,在古代军事重镇地点形成了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如大同、银川、榆林、武威、张掖等都是古代长城沿线的军事重镇。它们的特点是反映了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对外开放的历史情况。

E、海外交通的港埠。中国海岸线绵长,历史上很早就和海外友邦进行经济贸易、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因此,形成了许多通商大港的历史名城,它们之中许多今天仍然存在着强大的活力并且还在发展着,如广州、泉州、福州、宁波、上海、天津等等。它们的特点是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对外交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

F、风景游览城市。中国海疆辽阔,江河纵横,湖泊密布·,山林丰茂,造就了许多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景游览城市,如桂林、苏州、杭州、承德、昆明等等。它们的特点不仅有秀丽的风光,而且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G、革命历史名城。在近代革命史上,有一些城市曾经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上或重要的转折关头起过重大的作用,如瑞金、遵义、延安等。它们不仅有着革命史上的纪念意义,而且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此外,还有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如江西景德镇以生产瓷器闻名中外,四川自贡为著名的盐都,也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扬州、武汉、重庆等则为江河流域的重要水运商业城市。它们的特点不仅是以生产或商业闻名,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这些城市今天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以上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共同体现出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中国城市的特色。

 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选定与公布

在保存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城市的前提下,经过了30年的经验总结,参考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国在1982年2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4个。1987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8个。共计已有62个城市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选定,主要根据它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保存状况和今后发展等方面的价值来进行评论、选择。经主管部门、历史、文化、文物考古、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地理、科学技术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多次研究、实地考查之后由国务院公布。并考虑了以下的原则。

A、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之外,它必须是现在仍在生活着的城市。那些曾经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地位的帝都名城,但现在已经废弃,不再作为城市使用的,如殷都朝歌,西周丰、镐,燕下都等,就只作为古城遗址来保护了。

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报国务院核定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法第八条)。对那些虽然历史悠久,但遗迹已荡然无存重新建立的城市,不作历史文化名城列入。 

C、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级。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分级公布的原则。即除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自行选择公布一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及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村镇、街区,以便更多的保存一些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城市、村镇。  

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

除了在法律上由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加强保护之外,对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采取具体的措施,才能达到真正的保护和良好发展的目的。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项:

 

A、国务院文件的指导作用。在国务院发出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械的通知书中,明确指出“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悠久的文化遗产,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文件中同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并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进一步做好这些城市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这一文件的附件中,还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过去已经造成的污染因素,不适当的工业安排等限期治理,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增加某些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小城市的维护费用等问题作了指示。在这一国务院文件的指导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B、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一项重要具体措施。在国务院的文件中,特别提出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的城建部门和文物、文化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保护规则”。保护规划包括城市的古城格局、街坊、古建筑群、单体古建筑和各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分布、保护范围、古城风貌等等。将此保护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新的发展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C、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中国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的现状分析,由于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原因,城市的性质、规模等等的不同,保存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基本保存了原貌,一般是较小的城市。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改变较大,巳很难恢复原貌了,它们大多是特大的城市、中等城市如北京、西安等。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措施。一种是基本保存原貌的小城,如辽宁的兴城、山西的平遥就采取了旧城保存原状,另建新城区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使旧城得到更多的保护,新城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种是规模特大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原貌已经大部改观,不可能全部保存了,就采取了局部保存,以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方法。点,指的是单独存在的古建筑或文物史迹。线,指的是相联成线的古建筑,或文物史迹,如一条古老街道等。面,指的是成片的街坊、成组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一种措施可使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建筑、文物史迹得到更多的保护,更多的保存古城的风貌。 

D、新建筑的高度控制和风貌分区。为了更好的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防止新建筑对原有古建筑、文物古迹、古街区周围环境的破坏,在城市建设中,特别颁布了在它们的周围限制新建筑高度的规定。如北京市政府即已于 1986年颁布了在旧城区增添新建筑高度的规定。在历史名城的保护规划中,还根据不同等级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地区的情况,划定了不同等级的风貌分区。要求新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色彩等要与原有的古建筑、文物古迹、古街区的风格相协调,以更好的保持它们的历史风貌。

 

4.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发展工作

 

正是由于历史文化名城是还在生活着的,而且还将继续发展的城市,它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自从1982年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除了致力于古城格局、古建筑、文物古迹等体形环境方面的保护工作之外,还进一步认识到与之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发展。

1986年5月,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济学家和文化艺术、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们,齐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专门召开了历史文化名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讨会,对历史文化名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商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和建议。成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名城》杂志和研究会《会刊》。1987年又在历史文化名城曲阜举行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提出了更多的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建议。许多意见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采纳。这样的学术讨论会,今后每年都将分别在各个历史文化名城召开。像这样的学术团体,还有“中国古都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等,它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筑提供了有益的意见。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传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声有韵活的内容。现存历史文化名城中有关的古建筑、文物古迹、城市风貌都与文化传统不可分割。因此,近年来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文学艺术家、历史考古学家、古建筑文物专家以及企业家、经营家们均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传统发生了兴趣,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做了许多工作,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自贡市,挖掘整理并加以发展举办了传统的恐龙灯会,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和苏州,利用原来的古建筑会馆和会馆中的戏台,举办了戏剧博物馆和传统戏剧的演出,使现存古建筑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发展得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利用古建筑设立了盐业发展史博物馆,宜宾市利用古建筑设立了酿酒发展史博物馆,展示了该市社会经济与生产启承发展的密切关系。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在发掘整理具有该城市特点的戏剧、曲艺、诗歌、民间文学、工艺美术制品以及各种风味食品、土特名产,并且加以提高发展。使历史文化名城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传统与城市规划、新的建筑得到同步的发展。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发展的简单情况,我们的工作开始较晚,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交通的拥挤、工业布局不当、新建筑对古城风貌的破坏、水源枯竭、绿地减少、三废(废烟、废水、废物)的污染等等,都严重危害着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活和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各国朋友、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让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