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话婚俗(河洛民俗)
结婚是人生大事,说明人已长大成人。建立家庭是创业的开始,因此人们极为重视婚礼,均隆重举行婚礼,后形成习俗。纵观古今婚礼,虽形式时有变化,但慎重精神如一,使人浮想联翩,思虑良多。
旧时婚礼复杂,先有“六礼”,即“纳采”(行聘)、“问名”(问八字)、“纳吉”(订婚)、“纳征”(受聘)、“请期”(定婚期)和“亲迎”(结婚)。
迎亲之日,旧习更繁,首先要有花轿一顶,供接新娘之用。花轿内先坐“压轿先儿(小男孩)”往娶。轿两边各有“夹红毡者”一人,遇有古庙老树、路口岔道,辄用红毡遮轿,以免鬼神冲撞。男家要请两位德厚望重、办事力强者为男娶客,处理突发事件,再请两位女娶客,帮助迎娶。女家要请两位送女客、两位送饭客、两位吃酒客、两位帮轿客、两位拉纱女(小女孩),各有职责。所用这些人皆须遵旧制慎选。古定本年属相之下,一、五、九相者相克,不能当选。譬如今年为龙年,以下依次为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虎、兔,其一、五、九分别是蛇、鸡、牛,与龙相克。另如夫妻失偶者,不能当选。所用之人皆给红包,钱数多少,由男女双方事前约定。
路上花轿闪闪,前呼后拥,笙吹鼓打,缓缓前行。阔绰人家讲排场,实行“迎亲”,要备两顶花轿,其中一顶供新郎坐迎。届时,先由男娶客的两顶蓝轿开路,次紧随女娶客的两顶蓝轿,新郎和新娘的两顶花轿居中,下来是送女客的两顶蓝轿殿后。八抬大轿招摇过市,好不威风。
旧有“娘家侄,把轿门”之说,新娘来到男家门口,新郎之母得给新娘的“娘家侄”递上红包,新娘方下轿;然后前有女娶客引路,后有拉纱女拉纱,迎着年轻人满头乱撒的纸花、糖果等沿红毡步行入门;还要过马鞍子以示平安,过织布机的卷布架以示丰衣,绕过方桌上的满斗小麦以示足食,斗中插杆秤以示称心如意;进入洞房,由男家两位少女捧脸盆供新娘洗手;稍事休息,然后大拜花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接下来便是开宴敬酒、送房、听房和闹房等习俗,难以细述,总之在于展现欢乐、祥和的气氛。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汽车盛行,人们普遍以车代轿。一般的婚礼车队前有面包车载乐队和摄影、录像等人开路,中有花车,后跟多辆同色轿车随行。
婚礼的规模、规格视主办方的经济实力和喜好多有不同。近日,我见两家婚礼,一家阔绰,宾馆设宴,酒席满楼,红地毯从门口直铺至典礼台,彩灯闪烁,视频抢眼,形同电视台的文艺演出录制现场;一家简约,门口既无车队,又无花轿,仅放音箱一个,歌声戏声满小巷,鞭声炮声震长空,人来客往,笑语欢声,温馨实惠。
还有新旧结合的婚礼,前有八面龙凤杏黄旗引路,后跟唢呐队吹打助兴。新郎头戴“帽衬”(又名瓜皮帽),帽顶小红珠光彩耀目,身穿长袍马褂,骑着高头大马,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势,后面有八抬大轿随行,而几辆轿车跟在队伍后面仅作服务之用。这种久已绝迹的古装复古婚礼的出现,引得众多行人驻足围观,颇感稀奇。
对婚礼,我的看法是:婚礼应随时代转,欢慰两家父母安,从繁从简量力行,善结良缘最为先。 (寇北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