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问题大事记

1403年(明永乐元年) “顺风相送”航海图记载:“福建往琉球。太武放洋,……用乙辰取小琉球头,又有乙辰求木山,北区东涌开洋,用甲辰取蒙家山,用乙卯及单卯取钓鱼屿。”

1785年(日本天明五年,清乾隆五十年) 林子平曾绘“三国通览说琉球国部份图”,详列宫古八重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等,尤其於宫古八重山二处,详注支配权属於琉球,侧面说明钓鱼台等即不属琉球。

1870年(明治三年) 中日琉球谈判期间,所有谈判中,均未见提及尖阁群岛或钓鱼岛,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尚未知有是岛,或知之而不确认其为中国领域。清史一八七九年,日本强占琉球岛,改称钓鱼台列岛为尖阁列岛。

1882年(日明治十五年) 日本内务省地理局编印大日本府县分割图,始见有尖阁群岛一笼统名称,而未注明钓鱼岛等。

1895年,中日战争结束,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群岛。

1896年(日明治二十九年) 日本阁议通过将钓鱼台列岛编入领土。

1939年 日本出版的《大日本府县别地图并地名大鉴》,各府各县地图皆钜细无遗,但在八开三整面的琉球部份里,却找不到钓鱼屿、花瓶屿,也不见尖阁诸岛之名。可见尖阁诸岛是日本学者在大战之后,改台湾渔场之一的钓鱼屿与花瓶屿之新名称。至今甚多日本全图及琉球全图,尚有未列尖阁群岛者。

1951年 美日旧金山条约,美国以北纬二十九度以北的岛屿(包括琉球与钓鱼台列岛)划归日本,当时,台北政府声明不同意该条约,并保留发言权。

1969年5月 八重山岛公所在钓鱼岛上立水泥标柱,正面为“八重山尖阁群岛钓鱼岛”,反面为“冲绳县石垣市字登野城二三九二番地”、“石垣市建立”等。

1970年1月4日 《罗马和平报》刊出由纽约联合国总部发稿的报导:“这些岛屿(钓鱼台群岛),一直属于中国,一八九五年被日本占领,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归还中国。”

1970年8月31日 琉球立法机构通过确认尖阁群岛属于冲绳石垣市。

1970年9月3日 美联社东京电称:“外务省发言人藤山酋一在每周一次的记者招待会中说,日本无意讨论该群岛的主权问题。日本认为该群岛所有权系属日本。”

1970年9月4日 基隆、苏澳渔会指出钓鱼台列屿是中国领土,并要求当局派员前往钓鱼台,并拆除琉球人立的石碑。

1970年9月12日 中央社台北电称:“谷正纲今天表示……关于钓鱼台列屿的问题……他愿意本著国家的立场,善告日本友人,中国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

1970年9月21日 美联社报导:琉球政府的巡逻艇在美国的同意下,曾在钓鱼台附近,两度追逐台湾渔船。

1970年12月19日 普林斯顿大学召开座谈会,决定举行游行示威及募捐等事项,此为钓鱼台事件运动的正式开始。

1970年12月22日 纽约区各校举行第一次大会,成立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台行动委员会纽约分会。

1970年12月29日 《人民日报》称:“绝不许美日反动派,掠夺我国海底资源。”

1971年1月12日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魏煜孙就留美学生为表示支持维护钓鱼台列屿主权举行示威游行一事,发表谈话,声明当局一定坚定立场,全力维护领土主权。

1971年1月29日 “合众国际社”报导,纽约及美国其他几个主要城市中国大学生,举行示威,抗议日本提出保有位在台湾东北一百二十哩太平洋岛屿的要求。这些学生在联合国及日本驻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地领事馆和驻在华盛顿的大使馆前面示威。学生领袖说:他们抗议日本提出享有中国人称为钓鱼岛,无人居住岛屿主权的要求,这等岛屿附近的大陆底层礁蕴藏有丰富的石油。

 

 日本总领事已立即发表一项声明,说该列岛包括冲绳岛的琉球群岛的一部份是“无可置辩的事实”,并将于一九七二年由美国归还日本。

1971年4月10日至12日 全美留学生及华人在华盛顿举行保卫中国领土钓鱼台示威大游行,约有二千五百人以上参加,是在美华人最大的一次示威游行。

1971年8月28日 美国西南地区十馀所大学保钓会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举行美西南大会,约有百馀人参加讨论保钓方向及具体行动,会中通过了四项原则,反对任何“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国际阴谋。

1971年12月30日,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 ,这些岛屿就已经在中国海防区域之内,是中国台湾的 附属岛屿,而不属于琉球,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冲绳;中国与琉球在这一地区的分界是在赤尾屿和久米岛之间; 中国的台湾渔民历来在钓鱼岛等岛屿上从事生产活动。 日本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窃取了这些岛屿,并于一八九五年四月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割让“台湾及所有附 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现在,佐藤政府竟然把日本侵略者过去掠夺中国领土的侵略行动,作为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的根据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严正声明,钓鱼岛、黄尾屿 、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 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美、日两国政府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 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 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中国人民也一定要收复钓 鱼岛等台湾的附属岛屿!”

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竟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的荒廖主张。日本政府甚至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我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等。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到钓鱼岛,在岛上修建直升机等。

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经政府允许在岛上修建了灯塔。企图使灯塔列入海图以使让国际社会予以承认。近些年来,日本一面避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承诺,宣称钓鱼岛列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一面又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如在岛上修建直升机场、自动气象站、设置金属标志物、灯塔;对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进行大规模地质和资源调查;将该海域纳入日本军事控制区,对过往船只进行武装跟踪监视,直到武装阻拦 ,驱赶我渔船和科学调查船进入该海域,甚至纵容右翼分子登岛建塔和竖立日本太阳旗。中国政府对此提出抗议,日外务省诡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所谓搁置并未同意”,日本妄图侵占我钓鱼岛列岛的野心和践踏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行为理应受到严厉谴责。必须指出,在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苦难。自两国建交后,“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也应看到,在日本也确实有一些人妄图复活军国主义,侵略扩张之心不死。国际形势的变化和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及军事实力的增加,这种势头还在发展。面对这种形势,中国人民不能不引起警惕。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日本青年会"登上钓鱼岛,在岛的北岸建造一个太阳能灯塔。

1996年8月18日日本一右翼组织登上钓鱼岛,在上面竖起一面日本国旗和日本战争纪念碑。

1996年9月6日2名台北官员乘鱼船前往钓鱼岛,以确立台北对钓鱼岛的主权,但是他们立刻受到日本防卫舰的阻挠。在僵持两个小时之后,两位官员烧毁了一面日本军旗,然后返航台湾。

"全球保钓联盟"在香港成立,反日组织号召全世界的华人在9月18日抵制日货一天,这一天也是"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

1996年9月8日中国一保钓积极分子建立"中国保钓联盟",这个组织计划于9月18日在日本大使馆举行示威集会。

1996年9月9日日本右翼组织"日本青年会"再次登上钓鱼台,修复他们在7月份建造的但却被台风摧毁的灯塔。

香港记者乘一渔船希望进入钓鱼岛海域,但受到日本巡逻队的拦阻。双方僵持了一会儿,香港渔船被迫离开。

1996年9月12日港台和大陆的保钓者决定与10月5日强行驶进钓鱼岛海域并举行集会。他们计划登上钓鱼岛并毁掉日本右翼组织建造的灯塔。

1996年9月15日一万多人在香港举行游行抗议日本占领钓鱼岛。这次行动有"全球保钓联盟"组织,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行动。这次游行旨在敦促中国政府对钓鱼岛问题采取强硬政策。

中国各大院校学生的反日情绪与日俱增。在一些大学校园里发现反日大字报。

1996年9月16日台湾保钓联盟在台湾开始了一场抵制日货的斗争。

1996年9月18日台湾保钓联盟及其它一些组织在日本互助协会门前举行集会,并向协会主席递交了一份抗议信,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愤怒之情,抗议者与警方发生了一次小冲突。

1996年9月20日一群香港保钓者宣称,他们要在钓鱼岛上重新竖起中国的国旗,保卫中国政府对钓鱼岛的主权,把日本人赶出钓鱼岛。一位香港立法委员督促如果钓鱼岛的争执无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的话,北京应该向日本宣战。

1996年9月22日由陈毓祥("全球保钓华人联盟"首领)带领的香港抗议者,乘坐一艘2800吨的货轮"保钓号"开始了他们为期三天的钓岛之行。他们的任务是毁掉日本右翼分子前不久在钓鱼岛上竖起的灯塔,并在岛上重新树立中国的国旗,以确立中国的主权。

1996年9月23日另一支保钓船队从台湾北部一港口出发,向钓鱼岛开进。这个团体包括16个台港保钓者,他们暂时躲开了日本的海岸巡逻舰,到达离岛不到70米的地方。但是,正当他们要登陆的时候,17艘日本巡逻舰和一架直升机阻住了他们的去路。双方僵持1个小时之后,这个团体放弃了这次抗议行动,并表明他们从这次行动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1996年9月26日"保钓号"到达钓鱼岛,香港保钓领袖陈毓祥率领五位突击队员穿上救生衣,跃身入海游向钓鱼台,因脚部被绳索缠绕,陈溺水身亡。

1996年9月27日沉浸在悲痛中的香港人对陈的死亡表示哀悼。这位45岁的"世界保钓联盟"领袖,是从抗议船上投水的,他想以此来对日本阻击中国保钓船只表示抗议。他的追随者们发誓将继承陈的遗志。在今天抵达基隆港的生锈了的保钓号上,陈的尸体被包裹一面中国国旗中,他曾发誓要将这面国旗插在钓鱼岛上。陈毓祥,香港大学学士,也是70年代保钓运动的活跃分子。他曾经是一个著名的广播主持人,1985年荣获10大杰出青年。他还是许多香港房地产、广告和设计公司的总裁或主席。陈是这次保钓运动中第一位牺牲者。

1996年9月29日在香港,50000不同意识形态的人聚集在维多利亚广场,沉痛悼念在保钓运动中牺牲的陈毓祥。在集会的中央,是陈的寡妻和他8岁和10岁的两个女儿。

1996年10月6日2000多人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保钓英雄陈毓祥"的悼念会,中、港官员也加入护灵的队伍。

保钓者要求台湾政府保护他们钓岛之行,遭到拒绝。

1996年10月7日大约300名港澳台抗议者登上了有50艘船只组成的保钓舰队,通过了约有60艘日本巡逻舰组成的阻碍。在激烈的正面冲突中,一些保钓者游上了钓鱼岛,在上面插上了中国的的旗帜。虽然这些抗议者没能把日本人建造的灯塔毁掉,但这次行动是他们自9月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1996年10月15日日本外相重新声称日本对钓鱼岛享有主权,并否认曾和中国达成任何搁置钓岛主权问题的协定。

1996年11月5日台湾保钓领袖收到来自日本的一封恐吓信,声称将杀死任何意图"侵占"钓鱼岛的人。信的署名是"日本爱国联盟"。

1996年11月11日"全球保钓联盟"来自港澳台、美国和加拿大的成员,在澳门举行一个为期三天的会议,制定下一步世界范围的保钓计划。

1997年1月8日香港保钓者宣布,他们正在计划另一次抗议行动,这次行动计划于3月28日从香港出发,4月5日(清明节)左右抵达钓鱼岛海域。这次保钓运动旨在纪念在去年九月牺牲的保钓烈士陈毓祥,同时保钓者将在钓鱼岛上竖起两块石碑,一块用于纪念陈毓祥,一块用来标志中国的主权。预计将有40名左右保钓者和记者参与这次行动。

1997年1月16日一群香港保钓者为了纪念陈毓祥,正在筹建"陈毓祥文化教育基金",以此来培养广大人民对文化的清醒意识和民族自尊感。这个基金组织目前正在筹备它的第一次筹款音乐会。基金会也将推出纪念陈毓祥和钓鱼岛运动的CD。

1997年2月7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日本青年会说,一中国人正试图破坏他们在钓鱼岛竖起的灯塔,他们举出的证据是一盘录像带。青年会要求日本政府对此采取行动,但日本政府表示,他们对此一无所知。青年会的这次行动,被认为是在试图阻碍即将在东京举行的中日安全谈判。

1997年4月23日 一家日本大报纸报道,日本政府要对港台民间保钓组织的抗议行动采取强硬措施。与以前的警告、驱赶方式不同,这次日本巡逻队将逮捕任何"侵入"钓海12海里以内的船只或个人。这个报道同样暗示说,由港台、纽约300多名保钓者和100多艘船只组成的抗议小组将于下月进军钓海。

1997年5月6日西村真悟(日本右翼国家议员)和其他三人登上了钓鱼岛,这是近两个星期以来日本政界官员的第二次登钓行动。他们三人带着照相机、录像机和一面日本国旗在岛上呆了二个小时左右,在一份传真中,西村真悟叫嚣着:"这次在‘尖阁群岛‘的登陆,标志着大日本帝国的崛起和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港台地区,保钓行动委员会的成员们十分愤怒,他们表决通过,将于5月18日派150名抗议者登钓抗议,他们表示登上钓鱼岛主岛,把所有日本留下的痕迹统统毁掉。

在北京,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立即照见日本大使,表达了中国对日本登钓事件的强烈愤怒。

与中国的反映相反,在东京,日本外相轻描淡写的称这次行为是"值得叹息的"。普遍认为这次行动出于日本官方指示,因为日本海上巡逻队对这次登陆并未多加阻拦。观察家们认为,因为中国目前正忙于处理香港的回归问题,所以日本趁此时刻把钓鱼岛问题退至地缘政治的前台,这对日本是有好处的。

1997年5月13日香港和台湾的保钓者宣称,他们预定在5月18日的钓鱼岛之旅,由于没有足够的船只而要无限期延搁。陈才寿--台北一县议员--说,台湾政府已警告船只公司,不允许租借船只给左翼激进主义者,宣称支持保钓者将被认为犯有间谍罪。另一导致任务失败的原因是,台湾船运公司要求2亿8千万的费用作为他们的船只被日本没收的抵押。这显然超出了保钓者的支付能力。无奈之中,保钓者将申请赴东京旅游,等5月18日这一天,在日本的外交部门外进行抗议。

97年5月26日在钓鱼岛水域附近,17艘香港和台湾抗议船只(载有200名保钓者及记者)被60艘日本海滩巡逻舰和6架巡逻直升机阻拦。经过7小时的抵抗后,日本舰队向保钓者的船只撞击,严重损坏其中4艘,包括来自香港的"钓鱼岛"号。三名保钓者遭日本海滩士兵严重殴打,并被扣留在日本船只上达3个小时。两名香港记者在船体受撞时被震下船,但很快获救。虽然钓鱼岛岛隶属台湾宜兰县,但当保钓者们用无线电向台湾海军求救时却未得到任何回应。下午3点,组织者停止抵抗,星期一晚回到台湾基隆市。保钓者为未能完成登陆任务而遗憾,并对台北政府的无动于衷表示失望。

在香港,愤怒的人群围攻了日本领事馆,要求释放船队成员。

2000年4月20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登上了中国钓鱼岛,修建了一个高50公分、宽35公分的所谓“神社”,说是用以祭祀战争期间在岛上饿死的人。该青年社还让几名神甫定居岛上,表示今后将定期参拜。

对此,中国政府和世界各地华人“保钓”组织表示强烈抗议,沉寂了几年的“保钓浪潮”再次席卷全球。

责任编辑:晓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