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统筹与政策集成

案由: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统筹与政策集成

 

“十一五”时期,首都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首都自身功能定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全市重点扶持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良性发展。一些集聚区上下游产业链急速聚集的效果得到了充分显现,不仅成为未来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旗舰,而且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首都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文化创意产业与首都经济总体发展是合拍的、同步的、互促的,其未来必将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今天来看,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走过了原发、初始和创业阶段。如何在不远的将来,将其培育成为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壮大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此建议:

稳定现有布局。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不像工业项目那样见效快,它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集中精力培养。目前,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格局已经形成,需要做的重点工作不是继续大面积铺开,而是要选择重点强化支持。用“撒芝麻盐”的办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利于相关配套产业加速集聚、不利于相关要素向产业内核集中、不利于产业规模效益尽快集成。因此,稳定现有产业集聚区规划设置,是需要重点研究落实的一项工作。

强化政策扶持。客观看,没有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布局、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就没有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今天。但是,培育一两个产业,真正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效益很难。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不仅要把产业精心“扶上马”,还要倾心“送一程”。因此,对于现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加倍扶持,将成为这个产业最终“成才”的关键,其重点仍在规划土地审批、财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集聚政策等方面。

塑造城市品牌。北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都”,但如今如何成为“文化新都”,就需要从城市品牌的角度加强宣传、引导和挖掘,方向就是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首都城市品牌的新标签。例如,过去一年中国电影票房首破100亿元关口,据预测未来7到10年将突破400亿元,其相关产业形成的效益更为惊人。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作为全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旗舰”,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应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区域,最终使其成为中央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基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