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猿人洞72年后再发掘 “用火”证据驳西方质疑

【提要】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在1937年大规模停止发掘的72年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再次发掘,出土400余件打击石器、700余件动物骨骼、古人用火遗存、确立北京猿人角色定位等等具有非常高价值的重要发现有着深刻的意义。周口店遗址本次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物网讯(记者 郭智东)2011年8月8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新闻发布会在周口店遗址召开。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周口店遗址本次发掘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星所长介绍发掘工作的成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工作者在进行发掘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在清理发现的动物骨骼化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现用火遗存的位置,一名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发掘

400件石制品出土,助力古人类生产力研究

本次发掘,目前已出土近400件石制品。石质多为脉石英,类型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介绍说,这些材料对研究当时人类的工具种类、技术水平、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是这些标本是新发掘出土,经过仔细处理,所以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分析测试。

700余件动物骨骼,明晰北京猿人角色定位

本次发掘,另有700余件大中小型动物骨骼出土。这些标本包括硕猕猴、马鹿、鬣狗、三门马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啮齿类、鸟类的动物化石。这些材料对研究当时人类肉食资源获取的种类、能力与方式,分析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北京猿人在遗址中“是狩猎者,还是被猎者”的角色定位。

多处古人用火遗存,或可打破西方学者质疑

此次发掘的另一重大成果是发现了更多的古人用火遗存,包括灰烬、木炭和疑似的火塘。西方学者曾经质疑该层的灰烬是被水流冲入的,因为存在水平层理。此次发掘揭示,在该层的上部的确存在局部具有水平层理的白、黑、红相间的沉积,应该是灰烬被水流改造后沉积的结果,但在目前揭露的层面上露出红黄色的没有层理、未被扰动、集中分布的疑似烧土,呈现火塘的结构,并有条带状分布的黑褐色疑似灰烬和木炭。对这些材料和现象的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可望提供北京人保留火种能力的确凿证据,使对北京猿人用火能力的争议尘埃落定。

大量土沙沉积样品,解析远古人类生存背景

此次发掘提取到大量有研究价值的沉积样品隐含许多肉眼看不到的资料和信号,对这些材料与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将有助于解决遗址形成过程和人类生存背景的一些重要而基础的问题,并有助于解答周口店遗址是否适合古人类居住,是否是“北京人”洞穴之家这一疑问。

背景介绍:

周口店第一地点(即北京猿人遗址)西剖面是周口店遗址的心脏,是遗址最具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由于该剖面存在坍塌隐患,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批准对该部位进行有限的清理发掘。这是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后72年内首次进行的以遗址保护为主旨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相关链接】

周口店再现“北京人”用火力证 

周口店“北京人”用火新证抢救性发掘有成效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