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醴陵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殊不知国瓷醴陵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重大事件献礼的“国瓷之都”,是“国瓷的生产基地”。新中国的第一款领导用瓷“胜利杯”、“7401毛瓷(景德镇7501毛瓷前一年出品)”、“奥运瓷”、“世博瓷”,以及刚结束的“两会专用瓷”都是出自“国瓷醴陵”。

国瓷醴陵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国瓷之子杨钧原作《红遍九州》全国火爆发行

90对《红遍九州》7天就抢购过半

●国瓷醴陵百年来首款公开发行的“大师国瓷 ”

● 釉下五彩两大绝技“汾水”、“写意”同时面世

●“国瓷之子”杨钧、邹艳常件件手绘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给力”大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因一:作品太美】

映得一山红,欢飞九麻雀

不知“红红欢欢”到谁家?

您只要一看到《红遍九州》实物,保证你一定会爱不释手;如果你用灯一照,满堂光彩夺目,玉质通透,相信您一定会立刻为之疯狂。薄不到2毫米、重不到3公斤的白如玉、声如磬胎体上,朵朵映山红自然开放,如天女散花,自然生长,9只麻雀飞来飞去,让您生怕一出声惊飞一群雀、扰羞一山花。

釉下彩难,釉下五彩更难,杨钧的釉下五彩写意是难上加难

写意追求的是“下笔无形,浑然天成”,犹如上天之手恣意挥洒。《红遍九州》映山红在“醴陵国瓷之子”杨钧的笔下更显自如,笔起色落间红花跃然瓶身,恰似雨后山林一夜间遍地开满红花。红得那么纯粹、那么质朴,没有一丝做作,红中透粉、粉里出黄蕊,分外妖娆。

釉下彩美,釉下五彩更美,邹艳常的釉下五彩工笔汾水是美上加美

工笔汾水追求的是“还原真实、超越真实,无可挑剔、如梦似幻”,绘成的花朵犹如化妆后即将演出的明星,那一完美的瞬间便定格其一生的永恒。《红遍九州》映山红恰似出嫁前的新娘,在“醴陵国瓷之子”杨钧和邹艳常的神奇双手下,勾勒出另一番风采“花朵骨肉分明、经脉可见,似画似花,画比花美、花比画美”,美不胜收。

宽:约39cm; 高:约45cm; 厚:约0.2cm ; 重:约2.8kg;

【原因二:大师亲绘】

件件杨钧亲手绘制,尊尊邹艳常亲自汾水

国瓷醴陵百年来首款公开发行的“大师国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醴陵每位大师的作品,自己创作叫“大师瓷”,为一个重大主题创作的叫“大师文物瓷”,《红遍九州》属于“大师文物瓷”,比单纯的艺术品多了一份历史见证的文物价值。而每个重大主题发行的大师文物瓷又分:大师只做了一件作品,叫“大师孤品”;大师亲手做了一定量的瓷,但量少,叫“大师原作·文物瓷”;大师设计,由其他人代笔或模具复制一定量的作品,这叫“大师限量瓷”;如不限量作品就叫“大师纪念瓷”。《红遍九州》属于“大师原作瓷”,非一般性质的作品所能比拟。

醴陵百年来发行过的无数名作,均不是大师原作

所谓的线上产品,就是由大师设计,再由各项技工组成生产线,来完成每一个细节的绘制。7401毛瓷、世博五韵瓷、奥运珍藏瓷,均是线上产品。邹艳常就曾是7401毛瓷的线上工人,当年才十二三岁。在建国前,无论是什么艺术领域,所谓的大师原作只是样品。近年来,由于大师原作实在太过珍稀,一旦损毁就无从补救,而且很多针对重大主题的艺术品,也理应让更多的艺术收藏爱好者一睹其庐山真面目,有的艺术品制造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放宽大师原作的数量。而这个数量的上限,被定为了100件。也就是说,如果艺术品的生产数量超过了100件,或者其中有非大师亲自创作的作品,就不算“大师原作”。

大师亲笔绘制的“大师国瓷”,才售29900元/尊,绝对的前所未有

如果您看到这则广告,相信您一定是对陶瓷有所爱好,也一定购买过其他的陶瓷作品。过去在奥运、世博等期间发行的陶瓷作品确实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品质、大师、主题都无可替代。而今天的《红遍九州》则更是独一无二,以29900元买到一款由大师亲笔绘制的“大师国瓷”,不是一般由大师设计、其它人代笔的“大师限量瓷”所能比拟的,并且发行数量仅有90对,这在以前是很多陶瓷爱好者想都不敢想的,是您不得不收藏的最大理由。

【原因三:主题价值】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给力”大作,将红遍未来90年

歌颂【映山红·麻雀】,红色题材决定了文物的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朵山野之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它就是映山红。哪里有共产党,哪里就有映山红,映山红是中国共产党心中最美的花、新中国的功臣之花、长征中的胜利之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似是当年的一句玩笑话,细想起来却透着一种博大的气度,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魄力同存华宇。花花相联,环绕春秋瓶身,象征着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起书写新中国的春秋史。主旋律的价值就是文物的理由,历史的见证就是文物的价值。

出身【国瓷醴陵】,国瓷的血统注定了高贵的价值

1958年,制作“胜利杯”,醴陵定为国瓷基地

1974年,为领导人制作生活瓷,即“7401毛瓷”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入选北京奥运专用瓷

2010年,醴陵釉下五彩入选上海世博专用瓷

2010年,醴陵获“国瓷·醴陵”的荣誉称号

2011年,醴陵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献礼创

作“《红遍九州》釉下五彩瓷”

【原因四:工艺价值】

继唐釉下三彩、宋釉上多彩、元釉下青花、明釉上重彩、清釉新彩之后

“釉下五彩”是中国陶瓷近百年来的新绝技

釉上彩炫丽多彩,但不易保存,最长时间也只有600年;相比而言,釉下彩可以保存20万年,但色彩又不够丰富。两者不可能兼得,是千千万万中国陶瓷艺人心中的遗憾。殊不知100年前醴陵的熊希龄,结合当时中国及世界所有陶瓷技艺创立的“中国釉下五彩”,竟然能够集合色彩绚丽和恒久保存于一身。这个鱼和熊掌两者兼得、几千年没有实现的梦竟然真的实现了!

“釉下五彩”圆了世界“釉上彩的艳”和“釉下彩永远的艳”兼得的千年梦,是中国陶瓷史的一次大创举

陶瓷之所以令世界为之惊艳,关键是其四大魅力。一是胎釉、二是造型、三是细工(画或雕)、四窑烧,然而到清末民初,整个中国陶瓷发展非常畸形,尤其是陶瓷大师一味地追求利润最高的细工方向,而忽略了胎釉与造型的品质,形成了“陶瓷变成了国画,与国画抢市场”的格局。直到今天这个局面还没改变,让您根本分不清这些大师到底是陶瓷大师还是国画大师。醴陵的“胎釉、造型、细工、窑烧,并重发展,追求瓷画一体的品质要求”,开启了中国陶瓷从“作坊式粗瓷”到“艺术馆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研制出享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釉下五彩”不只是中国陶瓷技法的一次提升,更将中国陶瓷工艺带到另一个巅峰!

【原因五:国瓷之子价值】

出自【国瓷之子】之手非一般作品所能比拟

“国瓷之子”杨钧

◎釉下五彩·写意第一人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系出“黄埔”,一脉相承

1979年,由国家轻工业部门成立醴陵釉下五彩艺徒班,号称“陶瓷界的黄埔军校”。这些学员成为醴陵瓷绘画和创作的主力军,是他们撑起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天空,杨钧是1983年毕业的首届学生。

“国瓷之子”邹艳常

◎釉下五彩·汾水第一人

◎釉下五彩汾水“渲染”

技法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师

◎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

邹艳常(女),湖南醴陵人,1964年出生。十岁开始学习陶瓷彩绘手法,1983年考入醴陵瓷业总公司艺徒班,从艺以来得艺术大师丁华汉亲授,学习釉下五彩技艺。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