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韩国端午祭不是端午节 应与城隍巡游相比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蒲波) 27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中韩文化产业论坛”上表示,把韩国“端午祭”跟中国端午节进行比较,是不对的,应该比较“端午祭”和中国的城隍巡游。陈连山认为,引发中韩两国端午节争端还有一次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两国国民各自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

陈连山全面对比了中国端午节的八大内容和韩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端午节官方礼制与民众习俗,发现韩国的端午习俗与中国民俗有以下相同之处,如韩国朝廷于端午节赏赐艾花、艾虎和端午扇给大臣;韩国观象监制作朱砂辟邪文、除病,赏赐大臣五色丝线;韩国采益母草制药;给儿童穿红绿色新衣服;用菖蒲水给儿童洗头洗脸等等。但是,韩国吃米制的艾子糕,中国吃粽子;韩国端午荡秋千,中国在清明节、寒食节荡秋千;韩国男青年互相角力摔跤,中国无。

陈连山介绍,根据《江陵的无形文物》可知,江陵端午祭祭祀三位神灵:大关岭山神、大关岭国师城隍神和大关岭国师女城隍。这些神灵都是韩国人,的确与中国文化无关。现代端午祭的主要活动有:四月五日酿制祭祀神灵的“神酒”和其他祭品;四月十五日到山上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神祭,再回江陵洪济洞的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祠,设神灵夫妇牌位合祭,叫“奉安祭”;五月初三,举行城隍夫妇祭祀,叫“迎神祭”;五月七日举行“送神祭”。举行祭祀的,一种是儒教的,由地方官员或名人主持,另一种是地方巫师主持的巫祭。综合来看,江陵端午祭除了时间靠近端午节,名字包含“端午”之外,跟端午节本身没有多少关系,好像也跟中国无关。

陈连山说,文化遗产不是商品,不是发明专利,拥有发明权,并不意味着独占权。他认为,当代国人对于韩国文化的态度很奇特。一方面觉得自己民族文化被韩国接受,感到十分骄傲;另一方面,却又觉得韩国把这些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侵犯了中国的文化发明权。这是一种弱国心态。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我们的心态应该逐步调整。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