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传承文化之经历与感受
我入围薪火相传的评选,实出本人之意料之外,尤其是看了他们的业绩以及□之后更是无地自容。和他们相比,无论是成绩还是文保意识都相差甚远。
一、涉足收藏 源于兴趣
我是1994年才涉足收藏,在这之前出于对文学好历史的喜爱,对于文物,由于经济和认识的原因,只是喜欢看,尚无收藏意识。
94年,逛潘家园市场,砚台引起了我的兴趣,才真心涉足收藏。中国古砚品类众多,我确定了我的收藏战略,以瓷砚为主,兼顾所有品类,基本到了2003年,我收藏古砚总计500多方,瓷砚占去了300方左右。瓷砚历史悠久,但对于收藏瓷器的人来说,并不看重瓷砚,而收藏砚的人来说,多数重四大名砚,也不看重瓷砚。这恰恰是个机会,不少贩子知道我的爱好,也专门为我提供信息,我今天所藏之瓷砚,无论是品类、地域、年代在全国应该是前几名。
我总认为只作为一个收藏者还远远不够,在理论上也应该有所研究。我只是瓷砚为主攻方向,其它砚的收藏并没有偏废。约有十方古砚为国内孤品。
正是这种收藏理念,使我对中国古砚的全貌和历史有了一定把握,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文化取向——中国古砚体系划分的一种构想》这篇文章,在中国文物报发表,同年被《新华文摘》转载。
这篇文章打破了写砚就砚论砚的程式,在砚的理论研究上是个突破。
二、兴趣转移 更加理性
随着收藏古砚的人越来越多,砚的价格不断提升。好砚难寻且价格高昂,一般砚收藏又无意义,需要扩大收藏领域,如果在古砚这棵树上吊死,将失去大好的收藏时机,这时我已经收藏了几块小匾,我把砚和匾在价格上好价值上做了比较,同样花3000元,买砚只能是一方很普通的砚,除非简陋,绝无名人砚的可能。而3000元可以买一面状元题写的大匾。从文物价值来说,砚是文房把玩之物,而匾则是对题匾人和受匾人的历史都是一个真实的记录,尤其是匾额的榜书,有着更高的艺术价值。
两相比较,合适的砚决不放弃,以收藏匾为主。但是,匾品类用途众多,以收藏什么匾为主,又是一个实际问题,在这时收到了一方官匾《奉旨选举孝廉方正》,这是宣统元年之物。1905年废止科举后,选官方法又转以制科为主。(科举为常科)阴差阳错,我把匾额的收藏定位于科举匾额,到我2006年办博物馆之前。我已经收藏了木石匾额500余方,其中多数与科举相关。
倾资建馆
在匾额的收藏过程中,寻找了一些关于匾额的资料,也加深了对匾额的理解。深感古代匾额两千多年的沿用,形成了博得的匾额文化,它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文化道德起到了极大作用。遍阅有关资料,令人吃惊。众多的国家博物馆,众多的文博专家,竟无一人从事对匾额的专项研究。它在理论上几乎还是空白,一些有关著作,包括故宫出的著作中,多数竟认为匾额是古代建筑物上的装饰品,这也是促使我建馆的决心,收藏保护这些古代标识艺术品,以它为切入点,挖掘展示它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使之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也是这个时候才有了一种迟来的使命感。
也就是几个月前,有人发来信息,在福建有三方匾,一方是清代大奸臣和珅题写的匾,大家知道,权相和珅受宠于乾隆,极不得人心,被嘉庆处死后,大快人心。和珅题写的匾出于政治和各种原因,已无人再予存留,而这方匾系为道观所题,天高皇帝远,无人注意而留存下来。不敢说绝无仅有,但也是件罕见之物。
用文来见证和珅,介绍和珅之罪过,使人感到更真实。卖家索价5.8万元,且不让价,我还是买了下来,准备在馆里僻一小厅,把和珅、王杰、朱硅和主审和珅案的金光悌的匾悬放在一处,正邪自古如冰炭,供人观赏品味。
另一方,则是福建红军创建人,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鼎丞题写,时间为1932年,大字为“当红军是最光荣的”八个大字。这方匾十分珍贵,反映了长征前福建闽西的革命形势。军博和国博都没有比它更早的此类收藏。同样价高不让,为防止其流失,同样收藏起来。这又开辟了一个思路——红色匾额收藏。北京市委书记王安顺专程来我馆参观时表示:“这个博物馆要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这样用这类红色收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又扩展了馆的展示内容。
无地自容 绝非虚假
我所办的事,同六万件文物捐献给国家的□□先生相比,同四十年收藏西藏文物的□□先生相比,同独身守石窟16年的□□先生相比,确实相差甚远,我也只好用办好博物馆,让它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来向这些同志学习。感谢对我寄予厚爱的基金会领导和众多的文物保护者们。
文物保护的今后设想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就我个人来说,文保工作也仅仅是开始,有如下两方面设想:
一、尽最大努力搜寻与科举和历史相关的重要匾额,要让人们能欣赏到古代匾额的珍品。
这些珍贵的匾额有如一颗颗珠子,用科举这条线贯穿起来,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文化的宣传者。
二、理论研究 创建《匾额学》
我觉得保护文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除了自身行为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之外,把理论研究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如果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和建树,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力会更大,文物保护工作也会做的更好。
匾额,时至今日并未引起历史学家、古建学家、社会学家、文博专家的关注,更不要谈全社会了。
本人在收藏匾额的过程中,深感匾额绝不同于其它仅供赏玩的艺术品,在古代社会和今天,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匾额从历史跨度、从应用的地域,从应用的范围以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充满艺术品位的形体,作为专门的一个学科来研究,不仅分量足够,且大有可为。
我个人是无法建立《匾额学》的,这需要一个团队,这个愿望的实现之日必然也会对建立新时期的匾额文化、国学的弘扬有更好的结果。
对文保工作的认识
当前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当官员的政绩和文物保护,当集团利益与文物保护发生冲突的时候,文化保护总体处于劣势。
从编制看,中国文物局是文化部的下属单位,与中国文物保护的责权力都不相符。
以北京为例,有多处文保单位被挤占,保护条件恶化,这只要北京市动用行政手段则完全可以解决,还要是文物局出面打官司。除非出几件惊天大事,这种局面马上可以改观,坦言,国家和各级主要领导不是真正从内心认识文保的重要性,那么文物局的更多精力则花在了内耗上,这也难怪,不少领导都是学工的出身,自身对传统文化都不甚了解,你让他重视文保也难。
我认为,群众中的文保人物,尽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根本上需要实权人物的重视,如果在文保问题上也实行一票否决,那结果会大不一样。按北京的文保任务,每年拨出一亿多元,还叫钱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