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趣闻

金榜啥模样

金榜,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成绩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大印的,所以还有一个名称———皇榜。清代的金榜是分别用满、汉文书写的。

吃拉在一室

乡试、会试都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吃喝拉撒全在考棚中。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李幡出身寒微,殿试时考篮里仅放着36个馒头。

《聊斋志异》中描写乡试士子:入场提篮像乞丐,点名受呵责像囚犯,进入号房像秋后的冷蜂,出场后像出笼的病鸟,盼望报子时坐立不安像被捆住的猴子,得报没中像中了毒的苍蝇……

“枪手”太普遍

在当年的一件作弊衣服上,里里外外用蝇头小字写满了答案。2003年2月在苏州又发现一本清代考生作弊书,厚0.4厘米,只有半个巴掌大,竟有9万字的考试内容,一粒米就能盖住6个字!

清政府曾实施严打科场作弊之风,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都遭到彻底的搜身检查,查出许多夹带的人。考场外面,站满了一排排因夹带当场被带枷示众的学子。

此外,出钱请人冒名考试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当时甚至出现专门代人考试的“枪手”行当,“枪手”风险大,但报酬也高,代笔一次就可得银30两,如果中了还有重谢。

排名搞暗箱

殿试排名,官方暗箱操作已是公开的秘密。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但他当年得中状元,却是仗了上层人物的幕后活动。光绪二十年,张謇殿试成绩不理想,收卷官黄思永是张的朋友,他悄悄补上张试卷上的一处空白,又改了一处错误。阅卷大臣评定时,翁姓同乡极力想提携张为状元,但考生名次要依推选试卷的阅卷大臣的资格排定,当时8位阅卷大臣中翁只能排第四。但翁依仗自己是光绪老师,一番周旋运作,终于将张謇拔为状元。

最滑稽的是,有时金榜名次定好也会更改。嘉庆年间,一次举行皇帝接见新科进士的大典时,新科状元徐开业、探花梅万清没能及时赶到,于是二人的名字从金榜上消失,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

皇帝也不满

20世纪初,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就像大清的国运一样,气数已尽。人们开始激烈地抨击它。其中最有名的是龚自珍的诗:“九洲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连光绪皇帝在一次阅完殿试考卷后,也不禁长叹:“这样选拔人才,难怪所学非所用呀!”

光绪三十年,在朝野一片呼声中,科举考试寿终正寝。光绪三十一年,光绪颁下“谕旨”:停止科举考试。此后,金榜题名永远成为了历史。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