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清明心系桑梓 “网上祭祖”受推崇

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又到一年慎终追远的日子。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是有华侨华人的地方,清明祭祖都是一项重要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怀念,对祖国的眷恋。

回国祭祖报乡情

每逢清明,情思倍浓。在不少华侨华人眼中,唯有回乡扫墓才是真正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很多人看准日子定好机票,不辞舟车劳顿,回国祭拜先人,渐成热潮。

今年是华侨张子立先生移民加拿大的第30个年头。乡音未改的他每年清明节,都会邀集在温哥华的兄妹,一起回老家无锡看望故去的父母。张子立表示,清明节回国探亲已成为家族的传统。“落叶归根,无论我们人在哪里,也无论有多大成就,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故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古诗最能代表旅日老华侨章英明先生回乡省亲的心境。尽管已百岁高龄,章英明先生却念念不忘祖国,每年回乡祭祖,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并多次对家乡进行捐助。去年他带领来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巴西等6个国家的 20多位子孙回江苏老家祭祖。“虽然在日本多年,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时刻牵挂。我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不要忘记家乡的人,不要忘记家乡的情。更希望他们能尽己所能,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章英明先生深情地说。

祭拜投资两不误

生活在东盟各国的华侨华人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都争取回乡祭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往来更加密切,华侨华人回乡也越来越方便。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在回国祭拜的同时,还准备把闲置的资金投向自己关注的领域。

马来西亚华商任女士就是其中一位代表。清明节前夕,任女士携家人回故乡拜祭祖先,并在老家福建投资了一家店面做生意。任女士表示,“很多东盟的华商非常关注国内的市场行情,希望能够在年迈后回故土养老,所以我这次投资店面不求有多大回报,就是为了以后回国有个落脚的地方。”

网上悼念受推崇

当然,不是所有华侨华人都有条件赶在清明节回国。“网上祭祖”成为一些海外华人寄托哀思的新选择。给已故亲友在网络上建立永久的纪念馆,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还可以让亲友随时随地进行高仿真的、互动式的祭奠活动、发表追思留言和纪念文章,供后人缅怀追忆。

身在芝加哥的老华侨邹启明(音)表示,往年清明节他都是回老家亲自给已故的父母点香洒酒,但这些年身体欠佳,无法回国。为了表达思念,他在网上给父母建了一个纪念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祭奠的心愿,弥补遗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向先人表示敬意,也非常文明环保,我和亲友都能理解。”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