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送火神

我的故乡,苏北一带的农村,每年的正月初七有送活神的风俗。传说送走了火神,接下来的一年便会风调雨顺少灾少难,家里的人也会平平安安少病少灾。而送火神的主角是孩子们,大人们倒做了帮手和看客。那时,还不似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守着电视,更有花样繁多的各式玩具,孩子们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和小伙伴们一块玩,只要人多,不论玩的是什么都会越玩越高兴。于是,每年一次的送活神也便成了孩子们最高兴的一件事。
做火神的工作大多是孩子们的事情。只有幼小的孩子在没有哥哥姐姐的情况下才让父母代劳。一个个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火神便在一双双大手小手,有力的手绵软的手下诞生。高得足有一米半,矮的也有半米,胖得有孩子的腰那么粗,瘦得也似孩子的小腿。这些火神大多是用麦秸扎在一根木棍上,做工讲究的更用麻绳每隔上两扎便系上一道儿,结结实实的像个棒小伙,这样的火神麦秸都比较厚实,因此也着得久送得远。也有不讲究的,随便系上两道儿,松松散散的像一身赘肉的胖妇人,出门没几步便散了架,只剩了手中的一根棍儿。更有人为了省事起见,直接拿了一捆旧年的玉米秸也便成了一个火神。其实,人们在意的并不是火神做得好坏与否,只在一个“送”字罢了,祖祖辈辈都这样一年年的送下来了,迷信不迷信的,就差我们么?孩子们更不用想什么,只要拿了点着的火神和小伙伴们高叫着尖叫着赶前赶后地跑,便是最大的快乐了。
送火神的时间一般在吃晚饭前暮色降临时。也有心急的孩子在吃过午饭后,便早早的扎好了火神,于是一个下午便心急火燎地出门看了一趟又一趟,怎么还没人送呢?怎么还没人送呢?看看天,怎么还不黑呢?怎么还不黑呢?也许是一个孩子终于等不及了,于是第一个火神在暮色还未完全降临时便出了门,于是,火神们便三三两两都相续出得门来,暮色既合,更是三五一伙成群接队涌上了村子的大路。这时的大路上看到的便是一支接着一支的火神向前跑。最出风头的是男孩子们,“噢噢” 得高叫着你追我赶;女孩子们也一丢了文静,跟在后面疯跑;这可苦了那些刚会走路的孩子们,抱着一个比自己还大的火神在后面踉踉跄跄地紧追慢赶,“哥哥等等我”,“姐姐等等我”。突然,只听“叭”得一声,吓得周围的女孩子“呀”的一声尖叫,丢了手中的火神忙着去捂耳朵,那是男孩子装在火神身上的鞭炮响了。这男孩得意地看着女孩,挤眉弄眼扮鬼脸,“啊啊”的高叫着继续往前跑,回过神来的女孩子忙拾了火神在后面追。于是这一支人欢马叫的火神队伍一路“啊啊,噢噢”得怪叫着向着村子外奔去,身后的路上是散落的麦秸,玉米秸这儿一股那儿一堆的烧着。
出得村子,是开阔的村野,往前面,左面,右面看去,远远得是别的村子的火神队伍蜿蜒成一条火龙。于是对着前面,对着左面,对着右面一起卖力地“哎……哎……”“嗷……嗷……”,得到的是更大的回应,于是憋足了力气再“哎……哎……”“嗷……嗷……”喊过去想压倒对方,就这样此起彼伏地回应着向着各自的地点(村子外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奔去。到了十字路口,火神升天的地方,相续丢了手中的火神,拢成了一个大火堆,冲天的火舌夹杂着火星腾空而去,也许这就是火神们走了吧。这时候,喊叫了一路的孩子们大多平静了下来,围着火堆或站或蹲和相熟的伙伴说笑。那些精力旺盛的男孩子们仍不肯消停,爬上树去,折下大大小小的干柴来添入火堆,只为了比别的村子的火堆着得旺着得久。至于为什么要比别的村子的着得旺着得久,并不为什么,总之,就是想比别的村子的着得旺着得久。不知道是哪个村子的喊出了一嗓子,于是刚刚消停下来的孩子们又被拧紧了兴奋的发条,“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潇洒走一回”,不论是革命歌曲还是所谓的流行歌曲都在各个火堆旁从或粗或细的嗓子离吼了出来。这怪腔怪调的歌声直到火堆只剩了一堆灰烬也才弱下来。当村子口一位母亲喊出“回家吃饭喽”,孩子们也便三三两两的往回走了,一路上的仍是欢声笑语,直到最后几个孩子的怪叫声飘进村子,于是一切便复归了寂静。
今年春节回家,初七这晚一家人围着桌子正吃饭,哥哥突然冒出一句,又忘了让莹莹(我的小侄女)送火神了,众人这才想起孩子们在今天是要送火神的,可是现在怕是人家早已经送过了吧。众人互相看看,好象都有话要说的样子。父亲看看众人面面相觑的样子,便打了圆场“不送就不送吧,其实现在也没多少人送了,送不送的都是一个道儿,一回事。”我这也才记起我不仅是好多年没送过火神,连送火神的场面也好多年未见了。心里便有一种索然的感觉,照父亲的话看来,也许用不了多少年,这送火神的风俗也便销声匿迹了吧。可是,虽然说这个世界上终归有些东西要消失,但它也一定会留在一代人几代人的生命里,因为它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就如这“送火神”,也曾点燃了几代人的童年和少年更包括我的整个童年少年时代一样。
历史传说
“火神”俗称“灶王爷”。传说,在古时候,人们都很放荡无礼。凡间一片狼藉,天帝在天庭看不下去,便命令火神在腊月二十三之时在凡间放一把大火,把一切事物烧的不剩下一点痕迹。
火神其实也不想放火,但怕天帝亲手放火烧杀凡人,便化装成一个算命的江湖道士,告诉所有来算命的人:“天帝将会在腊月二十三日之时把人间烧为灰烬,若想阻止此灾难发生,就要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全城张灯,要把城内打扮得像找了大火一样,这样,天帝就会误以为是发生大火,也就不会再次放火了。”
人们都很害怕,于是个个都在腊月二十三日的晚上点亮家中所有的灯盏和蜡烛。天帝路过此地,看见凡间“火光一片”,以为火神已经完成了任务,便不再提起此事。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那个道士就是火神,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便在当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送他回天庭。这个习俗便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