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佳木斯市鱼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优势

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在长期的捕鱼生产中创造了灿烂、独特的鱼皮文化艺术。

最早的鱼皮艺术属于实用的,那就是服饰和日用品,早年多用鱼皮制作,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一直沿袭着夏用鱼皮衣的习俗。而且鱼皮服饰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采,美观秀丽。其纹饰表现了龙凤等图腾观念。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同江街津口赫哲民间艺术家孙有才、尤永贵等在总结前人鱼皮花纹的基础上,创制出简单的鱼皮贴画,这是在绘画材料上的新突破,也是鱼皮文化的新发展的标志。

直至2002年,也是在街津口,在旧鱼皮画的基础上,年轻的王丽梅创制了一批形式新、构思新、题材新的新鱼皮画。与此同时,同江市的刘升,在原始剪纸的基础上,创制了鱼皮镂空画。2004年6月,在全国民间艺术展览会上,刘升的鱼皮服饰系列和镂空画,夺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填补了我市乃至我省的空白。今年,佳木斯华夏赫哲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由赫哲民间艺术家挖掘创制的手工缝制图腾脸谱系列作品,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深圳文博会,参展哈博会,受到专家和收藏者的追捧。

老一代、新一代的赫哲民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推动了赫哲鱼皮艺术以及鱼皮产业的发展。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进了赫哲鱼皮技艺的抢救、继承、创新,增强了我市鱼皮产业的生机活力。现在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有佳木斯华夏赫哲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赫哲鱼皮发展有限公司、茂密赫哲鱼皮文化有限公司等,在赫哲鱼皮文化研究、开发方面发挥了探索和示范作用初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如具有代表性的佳木斯华夏赫哲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了传统复古鱼皮服饰、手工缝制图腾脸谱系列、手工缝制系列、鱼皮镂空刀刻系列、鱼皮刀刻工艺粘贴画、鱼皮缝合工艺旅游纪念品等六大类百余种产品。鱼皮工艺品销售势头旺盛,热销国内外,并在哈尔滨等城市设立了销售门市。

赫哲鱼皮工艺品形成的鱼皮产业在我市文化品牌中,有着重要标志性效应和地位,是一张色彩斑斓的名片。赫哲鱼皮艺术是赫哲美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这种艺术既古老又年轻,是现代人能够通过对它的欣赏,而直接可以感受到远古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气息。佳木斯辖区为赫哲主要聚居区,而鱼皮工艺、鱼皮产业恰恰是佳木斯唯一不可替代的产品,是提升佳木斯知名度的一大亮点。

鱼皮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在开发旅游产品,发展地方经济,丰富现代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从事赫哲鱼皮工艺的民间艺术家应改变单打独斗的观念,在发掘古老的鱼皮艺术的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发研制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形成赫哲鱼皮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加大赫哲鱼皮文化资源的整合,发挥行业示范作用,为搞好赫哲族文化基地建设,更好地保护与发展赫哲文化,做出新贡献。

附录:

一、佳木斯鱼皮文化产业的基本现状

佳木斯市目前从事鱼皮文化生产经营的企业主要有黑龙江刘升赫哲传统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佳木斯茂密赫哲渔皮文化有限公司、佳木斯赫哲鱼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华夏赫哲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江市莫日根民间艺术品有限公司等5家较大规模鱼皮制品公司。还有30家左右为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企业。其中,40%的鱼皮生产企业分散在市区,还有60%的集中在同江市街津口一带。从总体运营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种类比较齐全。近几年来,我市鱼皮制品种类呈现出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从题材上看,既有体现赫哲民族风情类的,如复古鱼皮服饰、鱼皮图腾脸谱系列等鱼皮制品,也有融入汉民族民俗文化元素的,如“连年有余”、“送福”系列等鱼皮工艺品;从功能上来看,既有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传统手工鱼皮制品,也有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实用物品,如鱼皮腰带、鱼皮拎包、鱼皮手机袋等等。目前,我市鱼皮生产企业已初步形成了鱼皮画、鱼皮服饰、鱼皮挂饰、鱼皮生活用品四大门类共有并存、平板粘贴、浮雕、绣缝、镂空、圆雕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人物、山水、花鸟、瑞兽等主题相对多样的产品体系。

2、龙头企业崭露头角。随着全民创业行动的不断深入,以马华、孙茂密为代表的鱼皮文化生产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初具龙头带动实力。特别是马华的佳木斯赫哲鱼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拥有各种加工机械和生产线10余套,吸纳员工66人,年纯利润达30万元以上。公司还采取厂校联合的方式,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提供实习条件,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为企业开发鱼皮工艺新产品,初步实现了科研带动生产、生产促进科研的良性发展。

3、展销效应初步显现。我市每年都组织鱼皮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哈洽会等各种大型展会,参展企业在向世人展示赫哲渔猎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孙茂密的鱼皮画《中国龙》、《梅兰竹菊四条屏》,马华的大幅鱼皮画《鹰》、《富贵牡丹图》,姜涛的《萨满神谱》等鱼皮工艺品都极富地方特色,赢得了广大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仅去年以来,我市的鱼皮工艺品在各种展销会上的销售额和达成的交易协议额就达到50万元以上。

二、佳木斯鱼皮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1、具有独有的资源优势。佳木斯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产鱼区,且佳木斯所辖抚远县又素有“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鲟鳇鱼之乡”的美誉,鱼类资源丰富而独有。作大马哈鱼和鲟鳇鱼的鱼皮本身就有一种自然的美,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多种多样,凹凸不平,又浑然天成。构成的画面色彩斑澜,风格古朴粗犷,意境深沉幽远,非常具有立体感和动感,是任何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正因如此,鱼皮工艺品成为赫哲族独有的艺术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具有突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

2、具有本土的传承优势。尽管近几年来赫哲语处于自然消失边缘,但鱼皮制作技艺还是得以传承下来。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固的赫哲文化传承人群体,他们既继承了鱼皮制作的传统工艺,又在实践中使这一民间艺术得到创新和提高,目前已成为发展鱼皮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赫哲老人尤翠玉制作的鱼皮衣,被北京服装学院的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的金奖得主刘升,嫁入赫哲人家几十年,为传承赫哲鱼皮制作工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黑龙江民间艺术走向全国获取大奖的第一人。25岁的赫哲族青年谢永亮从小就跟姥姥学习掌握赫哲传统鱼皮贴画技艺,千里艺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就创办了哲艺堂鱼皮画廊,开始潜心研究鱼皮制作技艺,并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创作了一大批风格古朴粗犷、具有极强立体感和动感的鱼皮艺术精品。由此可见,我市发展鱼皮文化产业不仅资源丰富而独有,而且也不缺乏传承人的强有力的支撑。

3、具有难得的机遇优势。鱼皮文化因其悠远的历史和曾经拥有的广袤地域,被称为人类的共同遗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研究人员的关注。从前苏联到如今的俄罗斯对鱼皮文化及制作技艺从未间断过调查和整理,并有颇丰的研究成果。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也多次到赫哲(那乃)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征集鱼皮服饰。国际上对鱼皮文化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为赫哲鱼皮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奠定了鱼皮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特别是自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从省到市各级政府、各界人士更加重视鱼皮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利用。我市专门组建了赫哲文化研究会,并将鱼皮文化产业作为特色文化产业推出,先后争取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5万元,分别对姜涛和刘升的赫哲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了重点扶持。同时,通过逐年加大景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从近期看,敖其湾旅游区将于今年8月对外开放,柳树岛风景旅游区和黑瞎子岛国际旅游区也即将开发建设。从长远看,按照三江特色旅游带发展战略规划,到2020年,我市将发展成为以三江湿地、华夏东极旅游为核心,以边境跨国、地域文化旅游为两翼,集观光旅游、休闲避暑、疗养度假、科普修学、特种旅游等多种产品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相信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也必将为鱼皮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4、具有潜在的市场优势。当前,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艺术品的价格一路走高。就一件鱼皮服饰来说,成本造价不过五、六百元左右,经过精心加工制作后,就能以近两万元的高价售出,有许多来自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旅游文化企业和游客都将鱼皮衣、鱼皮画作为特色民族工艺品购买和收藏。仅同江市的赫哲鱼皮工艺坊每年出口的鱼皮服饰都在两百套以上。特别是目前,我省及我市的旅游商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景点的旅游产品商店里,龙江特色和佳木斯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更是难得一见。作为我市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鱼皮工艺品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精美的工艺制作,有望成为代表我市乃至黑龙江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并打入国际市场。因而,我市发展鱼皮文化产业潜力大、前景好,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