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乾隆告谒嵩山时的传说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彰显“康乾盛世”,乾隆皇帝仿效唐尧禹舜巡狩“五岳”的做法,于是年专程安排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巡狩“中岳”活动。在这次中岳之行中,乾隆帝为后人留下了乐道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乾隆为景日畛题匾的传说

嵩阳书院
景日畛,字冬阳 ,号嵩崖,大冶人。(1661-1733) 72岁,幼年至孝好学,康熙十四年(1673年)入嵩阳书院求学,二十六年(1687年)中举人,三十年中进士,三十三年任广东高要知县,曾历任江南陕西江西河南汾南监禄御史等,三十六年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雍正三年(1725年)告老还乡,居于嵩山逍遥谷。专业著书立说.病死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日畛一生有14部专著,除《说嵩》之外,还有《嵩崖学凡》,是一部教育治学专著。在乾隆初年,做过弘历的老师。乾隆十一年游中岳时,为景家题字二幅:“正人君子”(在景家);“国无双品”和“景氏祠”,在大冶景家祠堂。
传说二:玉如意的传说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有柄,供指划或玩赏。俗称“不求人”。
据馆藏资料《东华录》记载,乾隆十五年十月辛末,上诣中岳致祭,是高宗祭中岳昭然可考。越南国供玉如意以供祀岳之用.....今实物具在是补史之阕焉。”

乾隆帝
大致意思是说:在乾隆帝十五年告谒中岳时,越南国(当时属大清藩属)使臣向大清乾隆帝进贡“玉如意”追至中岳嵩山并献给乾隆帝。祭祀后留在中岳庙以备以后逐年祭祀之用。
据馆藏文献,杨祥林(杨香亭之侄,国民党高级将领)崔彦寿撰文之考证记载:1750年清高宗游中岳时,越南国使臣长途跋涉三个多月,送贡品玉如意,先到京城,听说乾隆帝巡幸中岳,就来到登封,当乾隆帝看到玲珑剔透生动逼真,雕工极为精细的九枝“羡物”后,喜笑颜开,当即命人前去少林寺迎来老太后,皇后等文武官员,欣赏玩乐之后,于十月三日黎明在中岳庙中岳大殿的中岳神前,摆放香案,供桌,陈设“玉如意”等贡品,举行了盛大的祭祀岳神大典。据馆藏,《河南新志》卷十一内称:“高宗念中岳钟毓之灵,因将玉如意留于登封,以备祭祀陈设之用。”据清编《嵩岳游记》记载:玉如意为稀世之宝,嵩山的镇山之宝,中岳庙道长深恐惹出意外,于光绪二十年转送登封县衙,特建“如意库”,派专人昼夜值班,除御祭岳神外,任何人不得启示。历任知县交接均先拜“如意”后再接县印。直到民国七年(1918年),河南省长赵倜派人前来提取“玉如意”,时任知县钟汝廉不敢违抗,如数交出。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沦陷,运至重庆。国内战争期间的1947年,国民党把它运至台湾,由台湾历史博物馆保存至今,仍完好无恙。
传说三:数塔
据说当年乾隆御驾亲临,感怀于塔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便命手下三员得力大将3次入林数塔。孰料3次数出了9个不同数字。龙颜大怒,当下命护驾500亲兵每人立于一塔旁侧,结果亲兵尽数入林却仍然不得其数。乾隆无奈,感慨说“塔林幻影”。其实,少林寺塔林的塔是有数的,现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2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
传说四:翁仲诗
中华门外,有两座四角亭分立于神道左右。亭内,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雕刻的石人翁仲,高约1米,平顶大脸,腰系大扣纽带,古朴大方,虽经风雨侵蚀,但衣着服饰仍很清晰,是研究汉代雕刻艺术和衣着服饰的宝贵资料。
据史书记载,翁仲姓阮,为秦朝大将,英勇善战,死后铸像于咸阳宫避马门外,后来历代沿用,把铸刻的无名的铜像、石像都称为翁仲。中华门前的翁仲,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游历中岳,随驾群臣内,有一翰林院大学士,走到翁仲跟前。乾隆指翁仲故意问道;爱卿,这是何人?翰林忙答;仲翁。乾隆见其将翁仲说成仲翁,微微一笑,遂写了一首打油诗,故意把每一句的后两字写颠倒。诗曰;翁仲为何读仲翁?可知平时少夫功(功夫)。岂得在朝为林翰(翰林),打到江南作判通(通判)。
传说五:配宝瓶
嵩山地区,凡是较大的庙宇,大殿脊背中间,都安置有装镇庙宝器的宝瓶。可是中岳庙和别的庙不一样,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乾隆帝游嵩山时,来到中岳庙,走进大殿后,自己先给中岳大帝拱手一揖,看见中岳大帝头戴平天冠,高高上坐,巍然不动,比他这个人间皇帝还神气,心里很不高兴,随口说道:“我来朝拜你,你不起座,把你庙里的宝瓶摘掉。”乾隆只是说说,并没有在意,就由大臣们陪着到御书楼里写御碑去了。可是乾隆皇帝摘宝瓶的话被一位随驾内侍听到了,他想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于是马上派人爬到中岳庙各殿顶上,把宝瓶推倒。 乾隆皇帝一听,想起刚才是不经意说了一句戏言,谁知这奴才当了真。乾隆皇帝到大殿前庙院里一看,宝瓶被摔得粉碎,大殿脊背中间被扒了个口子,心里十分恼怒,但又不动声色。怎么办呢?
景冬旸说:“可以因势就形配上一个宝瓶,后世之人就会说中岳庙原先没有宝瓶,是万岁您恩赐了一个宝瓶。”乾隆一听心花怒放,于是就下旨让景冬旸来办理这件事。他就让登封县令派人把中岳庙后黄盖峰上的重檐方殿改建为重檐圆亭。工成之后,远远看去,中岳庙各殿顶上都有一个宝瓶,走近一看,各殿顶上又都没有宝瓶。
乾隆在嵩山的传说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乾隆游嵩山虽然经历了短短的三天时间,但却为嵩山留下了诸多的文化遗迹和传说佳话,为嵩山平添了许多隆重和神秘。时至今日,我们仰望美丽的嵩山,除了生出几多向往仰慕之情之外,对于它的历史文化,难道不应该不遗余力的传承和保护吗? 虽然帝王文化有其糟粕之处,但可以史为鉴,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是我们的财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