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唯一幸存建筑群修缮完工 恢复对外开放

你方唱罢我登台,京剧、针灸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成功引发了诸多热议。有人认为京剧是国粹,应以国艺的形象入世遗;也有人认为京剧不是昆曲,不如昆曲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戏剧的样式,所以不

能乱抢遗产;有人认为来都不见得是复兴京剧艺术的正途。时代节奏在加快,休闲娱乐的方式在丰富,京剧这种精雕细刻、千回百转的优雅渐渐淡落,是自然的事情,当下要做的不是所谓的“拯救”、“振兴”,也不是草率地教小孩子“秀”上一个唱段,而是守住那一份对艺术的敬意支持也好,否定也罢,京剧和中医针灸申报非遗并不是因为日渐衰微急需保护,而是为了获得更广泛的传承,借着申遗的平台,让它们的未来走得更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修缮后重新开放的正觉寺大门。

圆明园三园庚申之劫中唯一幸免于难的建筑群———正觉寺建筑群,经8年多断断续续的抢救修缮后,正式完成全部主体古建修缮工程,恢复对外开放。

据了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作为清帝御园圆明园附属建筑的一部分,正觉寺正式落成。正觉寺又俗称喇嘛庙,寺内建筑面积达到3649平方米。正觉寺建筑群位于圆明三园之绮春园宫门西侧,其与绮春园既有后门相通,又独成格局,单设有南门。正因为这个原因,150年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它才得以幸免。此后,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之乱以及之后100多年历史变迁中,正觉寺建筑群始终相对保持完整,使之成为圆明园三园庚申之劫中唯一幸免于难的建筑群,也是圆明园唯一一处保持至今的古建筑。

据圆明园管理处介绍,民国初年,正觉寺被曾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的颜惠庆购作私人别墅,拆去佛像,资遣喇嘛,并改造装修。后又转售清华大学,作为教职工宿舍。到1933年时,寺中三圣殿已不复存在。到上世纪70年代时,寺内也仅残山门、文殊亭、四座配殿与26株古树。

2000年7月,作为圆明园历史建筑的唯一见证样本,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区委区政府决心修缮复建正觉寺。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正觉寺建筑群的修缮复建工程,共花费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目前,正觉寺内所有主体古建工程基本修缮完工,新景区重新恢复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