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申遗不如踏实看病

“高,实在是高。”这是电影里汉奸在夸日本鬼子。仔细琢磨一下,现在堪配此评语的可多了去了。至少用这话夸一下发明“评选文化遗产”的那位绝对实至名归。甭管“物质”还是“非物质”,从联合国认定的到地方自己攒的,就快神州无处不遗产了吧?

据广州日报报道,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2日表示,卫生部正计划将“中医针灸”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遗方案已完成并提交。不知道是不是看着各地方政府借“申遗”、“保护非遗”大肆出名、大发其财、大涨门票,卫生部终于也坐不住要下海了。

但是顾名思义,遗产者,主人已翘辫子也。昆曲、古琴这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现在能懂、能玩这些的人已经很少,客观地说,对它们只能保护却无法让它们像流行歌曲一样普及。可中医针灸是这样吗?且不说全中国、全华人地区有多少人在从事这种治疗,即使是国外也在逐渐承认这种古老的东方理疗。我们的中医距离“死”还早着呢,现在就打“遗产”的主意,这算不算不肖子孙?西医的历史也算悠久,还真没见哪个国家有空“申遗”。大概那些国家都忙着发展医疗技术,完善社会服务去了。

当然,中医活着不代表就活得很好很健康。前些日子的张悟本事件、年初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事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中医药界混乱的现状。一方面是老百姓对健康、养生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监管不力、法律缺失、信息泛滥、真伪难辨。中医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千百年,那时没有中医药管理局这个部门,中医不仅不混乱而且还生机盎然,还能向海外传播,非常深刻地影响了至少整个东亚。现在,国家设置了专门的“局”,怎么中医反倒成了“乱局”呢?

有关方面如果还有“医者父母心”,倒是应该拿出“申遗”的劲头来做做自己职责所在的事情。在前述新闻中,王副部长说“现在有李一,今后还有李二。对这些现象我们现在反对,以后继续反对。”此话旗帜倒不可谓不鲜明,但不能光反对,还得想出办法来让中医为民所享、为民造福才行。别只想着凑“申遗”的热闹,弄些表面功夫,“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活得好好的非自己闹着要当遗产。如果罔顾患者、罔顾社会,单纯这么折腾下去,中医倒真是“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了。

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按照“申遗”一成功就涨价的规律,将来中药中医针灸拔罐肯定会价格飞涨,老百姓就更看不起病了。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