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红色年代瓷器馆”

09年9月20日,我们怀着对祖国建国六十周年的敬意来到了建川博物馆,一路行车,心中还是充满很多想象和憧憬,想着这个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子?文物有那些?都深含了些什么历史意义等等。不知不觉车已经进入到了这个庄严的境地,据了解和查阅,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分别由矶崎新、切斯特&S226;怀东、邢同和、张永和、彭一刚、马国馨等国内国际知名建筑大师、雕塑大师担纲设计,创造国家级建筑、雕塑精品。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慢慢的依次参观了抗战博物馆系列、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民俗博物馆系列展览馆,而在这些展览馆当中每一个无不收藏不丰,每一个收藏无不精致古典,每一样收藏无不典雅脱俗。

抗战博物馆系列,建设有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等分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壮士群塑广场;

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设有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宣传画陈列馆、票证陈列馆、等分馆;

民俗博物馆系列,设有老公馆家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老七十二行馆等分馆。

此外,还包括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国防兵器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2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57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可谓是首屈一指。

在博物馆的答题介绍之后,让我所思的是这里索收藏的瓷器是那么的精致,那么的富有时代意义,其中便是导游所介绍的那些命名为红色年代的瓷器。

陶瓷本身就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也是中国的国粹,而且造就了中国这个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中国陶瓷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新石器时代黄河、长江流域的陶器开始发源,到商代出现原始瓷器,再到汉唐陶瓷艺术呈现繁荣发展局面,中国陶瓷均表现出明快、洗练、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发展到宋、元、明、清,中国陶瓷更是达到技艺巅峰,精晶迭出,驰名世界。即使是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也出现过不少上品瓷器。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组建及新建了现代化瓷厂,向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大步迈进。其间瓷器产量大增,加上运输条件改善,中国的普通百姓也逐渐可以使用细瓷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陶瓷艺术上,这一时段的成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文革”期间,大晶、精晶更为稀少。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保存“文革”精华瓷晶的重要意义。至少,“文革”瓷器是中国瓷器历史长藤上依时序结出的一个瓜。而红色年代瓷器(1950—1980)是又中华瓷器历史长藤上依序而结成的一个成果,是一个红色而又灿烂的成果。

据悉1968年,艺术家们根据“打锣鼓”的故事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从而创造了花瓶“斗鸭”,而许多艺术家也将在文革这段时光中生产的这些陶瓷作品称作为红色瓷器。在红色年代瓷器馆中,陈列了许多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这段历史中所生产的瓷器。它们记录了那个狂热而又压抑、喧嚣而又无知的时代的声音和气息。

走到陈列馆门前,首先看到的就是那熟悉的毛主席语录,看到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回到了以前经常听到那些老人叨唠的毛主席语录,几乎家家都能拿出一本小册子,这就是瞻仰毛主席,崇拜毛主席的声音。而慢慢的我们开始理解在那个时候那些语录和那些小册子对他们的作用,慢慢的开始理解到毛主席在当代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神圣

进入红色年代大厅展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艺术品, 每年的、各式各样的、文字的或是图案简直就是应有尽有。在这琳琅满目的文物里,每件东西都不由得不让我们去想它是产生于什么年代,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而产生,这样历史又仿佛在外面心里回旋和重现。不时让许多的参观者陷入沉思,如果你观察的够仔细,可以看到当中许多老人的神情是那么的惋惜。

迈上写满当年“革命”口号的楼梯,譬如“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没有资产就是最大的资产”等等。看到这些心情渐渐沉重起来!回想那时,有多少的优秀先辈们因为这场革命而失去他们的生命,失去了多少自由,不由得让人感慨和叹息。

这些文字东西全作为政治服务,宣传时政,诠释革命,让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处于一种红色氛围之中。这个特点在文革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创作人员和工人比较单纯,总体保持了传统制作生产工艺,手绘作品多,有时为了斗争的需要完全不计工费成本。

在文革”瓷器上的文字、图案、色彩都明显地体现出“文革”时期所独有的种种特征,这些内容以及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风格,让现在的年轻人难以理解,甚至产生歧见,让经历过“文革”的人不堪回首。“文革”时期,许多传统表现形式被列入“封、资、修”,从而割裂了中华瓷器生产的传统,以致瓷器图案创作千篇一律、单调重复。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出了一大批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精晶。例如在泡菜坛子上书写“四川很有希望”、“打到苏修”等革命口号,不得不佩服当时创作人的创作和适应能力。

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想泛滥,思维受到极端的禁锢,在当时在任何一件物品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口号!这样的时期仿佛又让那些爱好书画和艺术的人陷入文字狱一般,大家都对这个“极左”思想持有忌惮,生怕触犯天条,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造成题材大撞车,在瓷器图案上被迫中断了历史文化传承。

回忆过去,无异于再活一次。在这里建川博物馆将苦心收藏的红色年代瓷器集中陈列,以数千件瓷器画面链接成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当时年代的动乱和历史事迹, 在另一方面,红色年代瓷器又独具其独特的气质,是历史风范、革命岁月和心灵体验在非常时期的非常凝聚。参观在这里陈列的红色年代瓷器,让人们形象了解到那已经消逝的岁月——单纯而又复杂、坚定而又动摇、激情而又消沉、多彩而又单调、期望而又无望、虔诚而又怀疑……

红色年代的瓷器大多都比较易碎,这就像是一种启示或者比喻。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和存留,历史就会很轻易的再问你手中断裂、破碎,那时我们看到的就将是历史的碎片,可是尽管瓷器易碎,但是历史始终是历史,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它不会因为一起代表的瓷器破碎了而消失,正所谓瓷器易碎,历史永存。

时间过的很快,我们又踏上了回行的路,这里的一切我想它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而成为更珍贵的文物,成为纪念红色年代瓷器历史的唯一见证。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