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针灸、印刷术列入申遗候选名单

导读:中国传统的京剧、中医针灸已经列入今年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候选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11月10日来自联合国的消息称,中国传统的京剧、中医针灸已经列入今年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候选名单。今年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47项遗产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比利时的阿尔斯特狂欢节、中国的京剧和中医针灸、西班牙的弗拉门戈、哥伦比亚的瓦尤人社区规范体系、伊朗的卡山地毯编织传统技艺,以及由11个国家共同提交的猎鹰训练术等等。

预计经过审议,已收录了77个国家的166项遗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在列入新的项目后得到进一步扩充。

除此之外,来自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帆船水密舱壁制作工艺、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歌舞,以及来自克罗地亚的奥耶康吉演唱四项遗产项目,今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是那些在社区或群体的努力保护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为将文化遗产列入名录,相关国家需要承诺执行专门的保护计划,并有可能从教科文组织管理的一个基金获得财政方面的资助。

本月15至19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一个会议上,对各国申报的遗产展开审议,决定是否将其列入上述两项名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所有列入两项名录的遗产项目都必须符合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此外,这些项目已应被列入申报缔约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并且只有在遗产项目的实践社区尽可能广泛的参与以及事先、自由、知情的同意下,遗产方可得以申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