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京剧申遗成功喜从何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终于,针灸和京剧申遗成功了。

央视的主持人说,刚刚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针灸和京剧申遗审查,这意味着,两个“国宝”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我却没有随着主持人高兴起来,反而有一种悲凉感。按照我的理解,都“非遗”了,离奄奄一息也就不远了。或者说,快奄奄一息了,才被“非遗”了。对于这样的疑问,有专家解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两个名录,一个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我们的昆曲、古琴都属于此名录。还有一个名录是‘急需保护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京剧不是因为它日渐衰微,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发展和保护,2001年昆曲成功申遗到现在的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OK,不是因为日渐衰微,你保护她干什么?日渐衰微的不一定就不是精华,譬如大熊猫,是精华的不一定就不日渐衰微,譬如昆曲和京剧。所以,又要寻求联合国保护,又不承认日渐衰微,切!

话说回来,京剧虽然是好东西,不过确实已经不适应现代了。不是每一样好东西都万古长青。在人类的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好玩意儿已经消失了,甚至包括灭了大明王朝的满洲人的语言。也许现代的人们胃口太大,不但要拥有现在和未来,也要拥有过去。所以,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许多东西会退出历史舞台,不管有多少人不情愿。哦,有一样是例外,希伯来语,复活成功。

对于针灸的前途,我倒不认为会像京剧那么悲观。针灸的情况和京剧不同,针灸目前是在发展壮大中,照理不该申遗。可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是,针灸可以壮大,中医整体却在衰落,甚至也就只剩下针灸“一花独放”。因为中医疗效慢、不能手术,缺乏规范的可以量化的诊疗标准,凭感觉去看病,在西医面前,中医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很多人,甚至包括不少专家都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因此,针灸申遗无非是“曲线救国”的策略,以针灸的成功申遗换取人们对中医的理解。据报道,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向记者透露:“原来想把中医打包申遗,但这个包太大,讲不清楚,外国专家也看不懂,所以决定分解。最先申遗的是中医针灸,因为中医针灸在国外有很多应用,西方最易接受。我们强调的是中医针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针灸,而不是一般的针刺疗法。”

京剧、针灸申遗,反映了京剧和中医令人堪忧的现实。申遗成功算喜吗?也许吧,因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也许只是“京剧保卫战”、“中医保卫战”的开始吧?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