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铜钱头的林妹妹,新旧《红楼梦》风格迥异

林的造型主旨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清,雅。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二花为主要方案,梅之冷艳,兰之馨雅,恰是黛玉倔强又幽雅的最好表现。面料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很好表现了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发型式样多在“别致“二字上下功夫,每一款都是精心打造。化妆方面历来争议较大,毕竟是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所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先来一张定装照,也是很多林迷们的心爱。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时的造型,严格说起来,她身上穿的衣服应该算是一套丧服,其时黛玉之母新丧不久,因此此衣的色调极其淡雅,特别是这件白色披风,以轻纱为原料,剪裁简单,唯一的装饰便是下摆的那一枝梅花,枝干倨傲色泽清冷,而纯手工的刺绣更见气度不凡.绿色梅花有称绿萼,珍贵少见,与黛玉“世外仙姝”的身份不谋而合.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真正到了剧中,她的发型可变了。

正面发型是这样的.虽是母亲新丧,可是与外祖母一家团聚毕竟是喜事,所以上衣用了青莲色这样的较为明亮的色调.装饰图案也是梅花刺绣。 身上的白色披风是素色薄棉缎,哑光效果,下垂感很好,领口的绿萼梅花正好与下摆同属一类造型。

来张特写,有必要说一下的是,黛玉发间的白色簪子是她最重要的一个装饰品,从进府一直到最后,几乎刻不离身。衣襟上的紫色梅花刺绣美好如梦。

此时已经是弥留之际,所有装饰尽数散去,仅有此簪.是黛玉孤独一生,冰清玉洁的最佳写照。

这一套是林如海病逝后黛玉的丧服,与上一套的样式几乎完全相似,只是领子上的绣花改成了鸢尾.头饰全用白色,难怪宝玉在旁边看着,心中便暗自忖度;林妹妹出落的越发超逸了!----超逸二字用得真好,一概面貌浮饰全部褪去,只留一缕气韵----注意旁边紫鹃的造型,娃娃脸的紫鹃常梳对称的双鬟髻,这样的装束全剧仅有一次哦。

这个造型,特别是那个独特的发髻,叫人想起,<陌上桑>里的句子;"头上倭堕髻,耳后明月珠",倭堕髻者,乃是将头顶处的头发全梳于头的一侧,连绵而下的发型.个人认为陈晓旭的外型小巧精致,气质与众姐妹不属,这个发型显得人物越发神韵清楚了。还有,林妹妹的这件兰色衣服全身不带任何滚边,简洁清秀。

这样的美人,也唯有置身于这样的青竹环合中才愈见其美。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这件衣服白地红边,是我心爱.可惜妹妹穿的次数少。 如丝媚眼,如云绿鬓,如玉佳人。

这个发型该是林妹妹所有造型中最繁复的一个了,层次丰富却不臃肿,中间的佛手黄赤金小珠冠最好看,两缕鬓角发丝的造型更显飘逸。衣服是品蓝纹锦比甲配白色中衣长裙,这其实是在梦中,此时的颦儿已经命不久长矣。

那个小小的凤头簪,也是林妹妹的专用饰品,娇小却精致,也差不多陪了她一生!----贾府众多姑娘太太里,这支凤绝对是最小巧的一个!

这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节里的造型,也是这只小凤簪.另外这身薄纱夏衣也非常漂亮,因为此刻黛玉年龄还小,所以设计了雪青比甲外罩,浅绿薄纱中衣,搭配白色长裙的造型,演员陈晓旭面薄身纤,与黛玉身姿差相仿佛,这套衣服穿在身上有说不出的飘逸。

来张远景,让大家看纯白纱裙和兰色如意丝绦。

再来张近景,让大家看清楚衣服的领口花纹,哈哈,又是梅花刺绣,这回变成鹅黄的腊梅了,越发显得林妹妹娇俏如新柳娇花,临春初绽了。 林妹妹此刻心里是: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就是这么一段无懈可击的心理描述,使红楼梦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翘楚之作,一字千钧,声声是血。

有趣的是,当听到宝玉的心声后倍感欣慰的离开又被飞奔而来的宝玉追上时,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小凤簪神秘的失踪了,而一朵粉红绒花神出鬼没一般的别到了妹妹的发间!估计这场戏不是一天拍完的,也因为造型差不多,结果成就了眼下的画面。

林妹妹身上的这套衣服其实和进府时的那套是同一个系列,都是短比甲配窄袖中衣再加纯白长裙,同系列还有下面这一件比甲颜色稍加调换,成了葱黄色.滚蓝边,质地用了软绸.也是葬花戏的重要行头。

近景如下.妹妹这个妆少显单薄了些,反而宝玉,素衣黑鬓,竟真像个姑娘,难怪龄官叫他姐姐了。

看几张冬季造型。 第一张,芦雪庵联句的内景,冬闺集艳图.相当奢华的一幕,也是87版的经典剧照之一..人物自身的服饰从色泽到总体风格都与身后的壁画融合得完美无匹.其中的黛玉造型尤其成功.银白素缎,冷蓝镶滚,白绫棉裙.再加上满怀自信,一缕巧笑,经典!旁边的宝玉啖指吮舌,呆态可掬.余者三人,湘云不羁,宝钗端庄,宝琴纯真,形神各异.黛玉的清冷色调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雪地里其实站了一群人的,天蓝的是探春,粉红的是湘云,老太太和鸳鸯姐姐后面金黄的是宝钗,大红的是香菱.请注意,李纨寡居,不再穿只有贵族少女才有资格穿的猩猩毡斗篷,香菱是妾侍,也没有资格......最漂亮的,就是她了.当这许多美人都披上了厚实的冬衣,各自外在的美丽被最大程度的遮盖了以后.....只有她,还是那么亭亭玉立,风姿不凡。

笑得好开心,小袄的暗花是翠蓝的竹叶哦!其实这一节的人物造型和原著的描写是相差稍远的,记得原著这章里写到黛玉的时候专门提及了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而其他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后来贾母也提及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白雪,好不齐整!87版大概是为了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才将之区分开来,新版若能斗胆一试,说不定大有新意。

这是黛玉半含酸,也是全剧开初的一场重头戏,拍得极精致.这一处造型最大的成功应该的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古时钟鸣鼎食之家的庄重礼仪----请细看宝,黛二人的穿着,是非常正式的正装,面料用到了锦缎,样式古朴优雅,因为他们是来探望生病的宝姐姐的呀,同时也暗示了二人的心灵交融,简言之,乃是情侣装.而那宝钗,虽然身上穿着一色半新不旧,面料也是同样精彩的花宫缎啊,这才是大家闺秀的日常风格。

说到情侣装,其实应该还有这一张.宝玉受笞后黛玉前去探望,瞧,全是青色的衣服,却连质料都一样。

这个林妹妹的表情真是可爱极了.她手上举的正是宝玉那套著名的海棠蓑笠,而且失口说自己和他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唉,脂批有云:正是画中爱宠是也。

87版的红楼美女们的身段那可真叫一个漂亮!普遍是窄肩,蜂腰,瘦,却不伶仃.反而行动起来风情婀娜,夺人心神.背影尤其美丽.有图为证。这是群芳开夜宴时怡红院的众多丫鬟在布席时的情形.直如风动柳丝,无处不佳。

此笑犹在,斯人已逝,宁不心伤!

这张林妹妹的细节是发辫上的青色头绳,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就是介绍陈晓旭的,透漏了一个细节,就是她们在剧中的美丽发型完全用的是真发,是梳头的师傅一缕缕梳出来的,赞一个先!还有,据说陈刚进剧组时发质不佳,梳头师傅一直给她用一种国产的金刚钻发蜡,三年后她的头发变得乌黑浓密。

这一张,可以帮助大家明白什么叫做“病如西子胜三分”了.小立领的设计特别精致可人,米白搭配浅橘,优雅淑静.领口是梅花刺绣,精美无可挑剔,是黛玉后期造型的典范。

为了证明那些美丽的发型确实是用手梳出来的,剧中还经常出现梳头的镜头,特意做了两张;黛玉身上的米黄纱衣只穿过这么一次........那么美丽的衣服....再想想现在的古装剧常常是一件衣服穿到老死........寒~~~~

相对与这种过多的浓妆艳饰,我们的林妹妹还是素淡一点更有看头。因为陈晓旭本身牙齿不太好,有两颗尖尖的虎牙,史延芹就帮她设计出了“犹带琵琶半遮面”的笑容方式,即笑时,或者以绢掩口,或者以扇轻挡,既掩盖了她自身不足,又为黛玉添加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这一套鹅黄色带竹子图案的棉服典雅华贵,宁国府元宵开夜宴时黛玉所穿。

其实这套衣服的别致之处也就是黛玉胸前与袖上的青竹图案,正所谓竹贵有节,但是要把它整个用在服饰上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因为竹叶若稀疏则显单调,若繁密又似肮脏,所以很久以来,竹子入人物服饰常须三思,一不小心就变成熊猫啦.林妹妹这套妙在第一配色还算均匀,鹅黄配竹青,鲜艳娇嫩.第二与人物个性气质结合完美,特别在众脂粉中更见一枝独秀。为了保障图案的完整与精美,衣服样式采用直身设计.其实常看87版的朋友们一定有印象,类似的衣服剧中还有好几套,只不过大多做成了春,夏装罢了,因为直身设计对身材要求高一点,如果自身条件不好很容易显得丰满.如清虚观打醮.贾府三艳与钗黛所穿之夏衣即是如此。

这张就好了很多,然后那个小妹妹惜春哦我真是喜欢她。这件紫衣衬托得惜春像朵豌豆花一样细嫩柔弱。

这是32集<分骨肉探春悲远嫁>里,原是宝玉与黛玉不相信探春即将远行,于是结伴到秋爽斋探望而不遇,只好相偕而返.途中路过梅花林,入林小憩.原著中并无此情节,不过电视剧所做的巧妙改动却有锦上添花之效.这场戏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音乐配合,都堪称后半部的经典。

做了一张黛玉的单独照远景,不得不说,这场戏中的林妹妹真是做到了弱柳扶风,每一个动作都娇柔婀娜,每一个身姿都风流婉转,每一个眼神都幽怨如诗.....。宝玉的衣服是他常穿的朱红绣花外套搭配姜黄锦缎披风,白色中衣,白色靴子.黛玉的衣服是和45楼那件同样设计的绸缎直身长袍,秋装设计,飘逸了许多,图案是梅花.搭配白色绣花裙子.然后是一件漂亮的青色绵绸夹里绣花披风.里子是浅水绿色,最好的细节是脚上的鞋子,也是水绿色,绣白梅花,可惜镜头一闪而过,很难截取,遗憾。

近景特写,见过有人说不喜欢后期黛玉的发型,少了鬓角的小发辫,刘海也改成了对称的发钩,显得有点老气.呵呵,不知为什么我偏偏喜欢得很,总觉得这样才符合剧情的发展,林妹妹总要一天天长大才是啊。 披风的真正颜色应该是粉色藏青,带盖肩设计,绣花特别精致,因为是梅花林倾心,所以几乎所有的花饰都选择了腊梅,长衣,宫裙,披风无一例外.最出彩的是那衣服的下角,那一整枝,虬结苍劲,极见黛玉之孤傲。

中衣的梅花是粉红色的, 发间的粉色芙蓉用绿叶搭配,精妙无比。 宝玉头上是红绒金冠,也是常戴的一顶,还有那条几乎从不离身的双龙戏珠抹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