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李少红和新《红楼》该如何面对批评
李少红导演对这部新版《红楼梦》的制作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执着的,无论它的播出效果如何,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不是一部粗制滥造之作。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众口赞扬,未必是好事。既如此,我们就得学会扩张自己的胸怀,锻炼我们的神经。

随着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播出,似乎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无数的“红学家”,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对其指瑕剔疵,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多如冲垮堤坝的潮水……浏览各类评论报道,似乎扔“板砖”,表示不满者居多。这让导演李少红的神经实在承受不住,在电视台一档专题节目中她几乎情绪失控,为之伤心不已。
李少红导演对这部新版《红楼梦》的制作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执着的,无论它的播出效果如何,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不是一部粗制滥造之作。这里我不想详谈它的得失。我想说的是,我们处在这么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由于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和多样化,加之电视机又是多种媒介中普及率最高的强势媒体,因此一部电视剧播出后引起大家的议论评说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今天的人,需要学会敬畏媒体,又要学会理智、客观地看待媒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会有,它们都要发出自己的叫声。如果你只喜欢听喜鹊、百灵叫,而不喜欢听乌鸦和猫头鹰叫,那就是自寻烦恼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众口赞扬,未必是好事。当下各种作品讨论会很多,作者听到的全是美誉之词,但这类作品偏偏又是几乎连赞扬者自己都不看的“伪大作品”。“世上谁人不招骂,世上谁个不骂人”,更何况现代人“骂人”手段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俱进。既如此,我们就得学会扩张自己的胸怀,锻炼我们的神经,否则,你就要天天想着跳楼。

拍《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红楼梦》,即使是同一个人因阅历的变化,在人生各个阶段对《红楼梦》也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面对电视机前的各个不同层面的受众,要拍出一部把大多数人都吸引到屏幕前的电视剧来,且让大家都叫好,几乎是天方夜谭。众口难调,世界上有无一位天才的大厨,能做出一道让人人都食而不厌的菜来?另外,在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是最难影视化的一部。因为,它不像其它几部,有紧张曲折的戏剧情节,有那么多刀光剑影的打斗场面,人物性格特征也更为扁平化,这些元素都更适合于以视觉冲击来征服受众的电视剧。《红楼梦》作为小说艺术,都高过其它几部。但它典雅优美到极致的文字,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靠内在神韵和气质来体现的人物个性,都几乎很难用画面来传递。要求今天玩mp3、看动漫长大的“80后”、“90后”女孩,演出古代仕宦人家闺秀的贵族气质,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我们就不必苛求。李少红最大的失误或许是忽视了编剧这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寻找演员在其次,她首先应该用最大的精力来物色一位文学造诣极深,同时又深谙电视媒介特征和受众审美需求的编剧。因为把一部经典名著改编为电视剧,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电视是玩不了“深沉”的,谁口口声声强调要“忠实”原著,那就请他去读原蓍去。坐在书桌前读书,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心理、心境和精神期待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貌似经典维护者,其实对现代各种媒介手段的特征一窍不通。“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句老掉牙的话,仍然是一句没有过时的话。有了好的剧本,李导就事半而功倍了。朱苏进原是一位很有才情的小说家,现在进入影视界,又把电视媒介玩得得心应手。他编剧的新版《三国》,我一集不拉地看完了。一句话,好看!不过,无论如何,李少红用一部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让大家又来关注中华民族的这部优秀经典,目的就已经达到。其普及经典之功连百家讲坛的学者教授也自称不及。真正热爱《红楼梦》的受众,想领悟它的神韵和精神,想享受曹雪芹给我们提供的语言盛宴,那就静下心来去读原著去吧。什么样的新的传播表现手段,也代替不了原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