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紧急呼吁整体保护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与南京路交口以西长方形地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地区,共有22条马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这里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等不同国 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有300余处,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被公认为天津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建筑景观。然而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破坏。

《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国函〔2006〕62号)明确指出:“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好‘五大道’等历史文化街区和独乐寺、觉悟社旧址、平津战役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环境……要严格依法行政,发挥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根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五大道作为首批历史风貌建筑区向社会公示,其保护范围为:南京路、成都道、西安道、岳阳道、桂林路、西康路、马场道围合的范围原英租界的高档生活区。

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整体保护”理念被进一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贯彻。然而作为天津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对象的五大道地区,从2007年至今,却屡屡遭到破坏。黄家花园历史建筑群被拆除大半,原址建起和历史文化街区极不协调的超高层大厦;陶氏旧居(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筑被拆除,环境恶化,文物本体受到严重威胁;保护区范围内的友善里地块、贞源里地块、鹏寿里地块、永兴里地块和林崧旧居(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云南路34号(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等也被全部拆除。

自2008年开始,五大道地区开始了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开发工程——“聚客锚地”工程。在其对外宣传中介绍:“聚客锚地”位于五大道的一个适中区域。占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1万平方米,拟在项目范围内,利用风貌建筑和名人旧居形成集餐饮、住宿、游览、文博、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集聚区。功能主要是吸引游人,并让游人能“留得住,转得开”。将在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同时,把一些与游客游购娱吃住行相关的配套工程引进,从而在五大道形成一个“能看能玩能吃能住的大锚地”。

更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五大道核心保护区的小光明里(山西乔家建)、润兴里(著名水利专家关富权房产和居所,满清遗老金梁也曾居此)、先农大院(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义生里、湖南路地块及马占山旧居等处亦相继贴出了拆迁通知,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面临灭顶之灾。

有鉴于此,我们呼吁:立刻停止对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整体保护。

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

联名人:

张文彬(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

罗哲文(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

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 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华(清华大学教授,俄罗斯古建筑科学院院士)

马自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李先逵(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外事司司长)

张廷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顾问)

杨志军(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

谢辰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