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收藏投资市场行情淡 圈内圈外呈现“两重天”

部分藏家正在积极建仓,准备以较低价格抄底真品和精品

秋风乍起,而成都的收藏市场却隐隐呈现出了萧瑟的冬意。

“据我所知,许多送仙桥的老板们已经很多天没有开张,甚至有些选择关门旅游去了。”成都市资深藏家马晏对记者说。而四川省美术家画廊总经理方临也感觉到了顾客的犹豫和踌躇。

这一切只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藏市场清冷状况的缩影。在被收藏界视为风向标的苏富比秋拍上,为期5天的亚洲艺术品、珠宝、腕表拍卖总成交额为1.407亿美元,与预期的2.5亿美元相去甚远,参拍1300多件拍品中约有三分之一未能成交。

“和北京、上海、杭州这些一、二级市场相比,属于第三级市场的成都面临的情况还好一些。”方临告诉记者,但这依然不能掩饰本地艺术品市场低迷的事实。

业余玩家:高位套牢日子难过

成都藏家周古尘承认,自己在2004年后将生活重心放到了艺术品投资上来完全是因为禁不住诱惑,在各种拍卖会、电视节目上频繁出现的天价艺术品和随之而来的“捡漏”和“一夜暴富”的神话让这个成都普通市民怦然心动。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服装公司的普通职员,每个月拿着数千块元的工资度日。自从2004年下半年迷上了收藏之后,他不再工作,为了研究各种瓷器、杂项用光了自己的积蓄,甚至要靠自己年迈的母亲来养活。

“我就是冲着赚钱过去的,如果捡到一个青花瓷,不就发大财了?”他丝毫不掩饰自己进入艺术品市场的动机,就是赚钱,赚大钱!即便一直捡不到漏,在周古尘看来自己的投入也是值得的。因为“那么多的人对艺术品感兴趣,我只要考个鉴定证去做鉴定,给那些藏家的每件藏品收个几百块的鉴定费,也发财了。”

如果不是金融海啸的来临,周古尘大概还会沉浸在自己的“伟大设想”之中。但目前低迷的艺术品市场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预设的前景。

像周古尘这样想在收藏市场上“发大财”的人不在少数,在成都市内举行的各种鉴定会上充斥着抱着收藏品前来咨询的工薪阶层。在收藏市场火爆的时候,不少市民一到周末就去送仙桥、文殊坊等艺术品生意聚集地“淘宝”。

同时,泡沫也来势汹涌,一些当代的艺术品的价格涨势惊人。在2000年以前,岑学恭的画作在成都市场上价格为几百元一平方尺,到了后来2、3千元一平方尺,而现在要5、6千元一平方尺。不到八年的时间,价格就飞涨了十几倍。而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更是涨势惊人,在国内和国际的拍卖会上屡屡拍出数千万元的高价。

现在,周古尘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在高价位时买下的东西应该如何出手变现,前段时间,他目睹了几场在本地举办的拍卖会,而最后的成交价、成交量让他感到无望,以买入时的价格出手几乎再无可能。

而在资深藏家黄绍银看来,这一场危机之中最值得担心的是另一个人群——在艺术品泡沫之中买下大量赝品的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凡是买进的人都会慎之又慎,而这些赝品很难再次出手,我知道的就有很多买了数千万元赝品的企业家,他们肯定是要大亏了。”

圈内人士:金融危机来了也不会亏

“这场金融危机,对于这几年才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于圈子里玩了几十年的人来说,影响不大。”资深藏家马晏告诉记者,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翡翠、珠宝、杂项收藏市场,同时在文殊坊里也有着自己的商店。

马晏是看着这几年的收藏市场价格慢慢走高的,据他回忆,在2000年以后,中等品质的翡翠价格以数十倍的架势飞速飙升。“翡翠和钻石不一样,它没有严格的分级标准,一块翡翠什么样的颜色是正色,什么样的水头值什么样的价格,这些都是需要经验判断的。因为如此,这给了商家很大的利润炒作空间”。

由于翡翠的产地有限,高档翡翠的开采数量有限,许多国内商人以翡翠可以保值、升值的噱头使得许多人加入了翡翠收藏的大军中来,翡翠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那些进入市场的人,一部分是因为喜欢,另一部分是为了它的保值和升值价值。今年夏天,我到了云南腾冲的翡翠市场上去看时,就发现了现在有价无市的现象特别严重。”马晏告诉记者,这么多高价格的翡翠现在已经处于无人接盘的状态,而交易量也呈现出了“僵着”状态。

尽管如此,金融危机对真正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几十年的藏家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圈子里面的人通常通过内部交流的方式“匀货”,一件市场价格几十万的物件圈子里的人可能花几万块就可以买到。

“就拿我手上的古董手表为例,这块手表在外面卖二十几万,但是我只要7、8万就可以买到。即使金融危机影响到了这块手表的市场价值,但是我依然不会亏本。”他对记者说。尽管如此,他表示自己在短期之内不会再收进收藏。

同时,圈子内的人还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