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独步瓷史
清代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经历晚明清初期间暂短的萧条后迅速崛起。产品数量之大,质量之精,行销范围之广,均达到了鼎盛时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收藏1000余件康熙青花瓷器,与清代其他时期的瓷器相比较,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精,充分展示了“独步本朝”的时代特征。
康熙皇帝8岁即位,16岁亲政,在长达61年的统治时期,对瓷器烧造所投入的心血,远远地超出明代君王,制作出一大批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精品。
清代康熙御窑厂开始以督窑官吏的姓氏来称呼,著名的有臧窑和郎窑。1680年到1688年(康熙十九年到二十七年),清廷派遣工部郎中臧应选到景德镇御窑督造,此时御窑称为臧窑。《景德镇陶录》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具备。”郎窑是指1705至1721年(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出产的瓷品。臧窑与郎窑都十分擅长仿制宣德、成化朝的青花瓷器。
康熙一朝青花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依据故宫藏品的情况简述如下:
一、 官窑与民窑
在谈及康熙青花瓷器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当时瓷业生产中官窑与民窑的生产状况。官办瓷窑始于宋,久负盛名的宋代五大名窑均是皇室的御用瓷窑,但元代以前多是“有贡则烧,无贡则止。”直到明洪武二年,官办的御窑厂始建于景德镇珠山脚下,开始有了专门设立的御窑机构,并由朝廷派官吏管理,长年烧造不断,每年按定例分为春秋两季,将烧好的瓷器解运进京供皇室使用。这种定制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清末基本没有变化。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542年的岁月中,官窑的生产是伴随着封建王朝的兴旺而发达,衰落而低靡,时而高潮迭起,时而悄然无息,但是始终没有完全中断,如同明清王朝的存续一样长达500余年。清代初期官窑生产在封建国家财力的全力支持下,大踏步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康熙中后期,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十分稳固,御窑厂的设置也日趋完备,青花瓷器的生产进入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陶瓷烧造史上的“官民竞市”始于明代早期,由于朝廷的严格控制,民窑产品质地粗糙,发色黑暗,外观与官窑相差甚远,尚不具备与官窑相抗衡的能力。但是到了晚明清初时期,官窑大量占用民窑烧瓷,原先由官吏垄断的优质瓷土、上等的青料、优秀的艺人都流入民间烧官窑,使康熙时期的官窑与民窑的分界变得有些模糊不清。即使是官窑也有不书款识的时候,康熙十六年到十九年,在景德镇御窑厂担任总管的张齐仲,奉旨颁布一项命令,禁止陶工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据《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残破。”目前没有办法查到这条禁令在张齐仲之后又延续了多少年,但至少在1677-1680年这段时间里,官窑瓷器上没有书写康熙朝的帝王年号款。
事实上,我们不能把康熙时期官窑与民窑的分界简单地限定在有无官窑款误识上。就康熙朝的瓷器来说以有无官窑年款来判断是否为官窑,显然是片面的。康熙朝青花瓷中许多胎质坚硬,形体硕大,纹饰优美的大花觚、大盖罐、大花瓶、大卷缸、大花盆、大盘子、鱼缸等等,从胎泥的淘洗,青料的拣选,画稿的设计,烧制的工艺等多方面考察,都带有明显的官窑特征。没有写款或者没有写康熙朝的帝王年号款并不等于不是官窑。有一些宫廷文房用具的大笔筒把《三国演义》、《西湘记》、《赤壁赋》、《出师表》、《岳阳楼记》这样带有人物故事情节和整篇的诗句,以传统书画的绘制手法,搬到瓷器上,画稿的设计,诗词的抄录皆出于宫廷书画家之手,决非一般匠人所能为之。故宫瓷器库房中旧藏的一大批康熙青花大笔筒就是名副其实的官窑瓷器,而这些器物绝大部分并没有书写康熙朝款识。
此时的官窑瓷器在风行一时的“官民竞市”风潮影响下,吸取了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在与民窑的竞争中互相激荡,扩展题材,大胆创新,将民间流行的版画、戏剧、历史小说照搬到瓷器上,形成鲜活流畅的写实风格,进而保持了官窑青花瓷绘上一直领先的地位。不书写帝王款的官窑瓷器如果出窑后不合标准可自由流向民间,烧出的成品隐瞒不报,以次充好者,也会受到重罚。被尊为真龙天子的封建皇帝决不允许地方官吏和布衣百姓使用比宫廷官窑更精美的器物。民窑中一旦生产出精品均须充公,顶替官窑之数进贡朝廷,这类民窑制品除了无款识以外,实际上与官窑产品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总之,官窑与民窑的分界,就康熙青花而言,不能单纯以有无正规的官窑款识来判断归属,应当全面分析每一件器物的综合品质,尽可能地使这种分析符合客观情况,就康熙朝而言无款识官窑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二、康熙青花的造型及胎釉特征
造型 - 康熙青花的造型是十分独特的,早期的器型仍然延续明末的遗风,中期以后造型变化之大,品种之多,为历史之最,没有
责任编辑:maggie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