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在一块有着几千年文化积累的厚土上进行的,在这里,随处可以触摸到我们民族的灵魂。坚持对西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这是孙家正部长在西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西部大开发中的第二项文化战略。

西部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古代文化的流风遗韵,革命传统文化的长波远澜,沾溉今世,泽被后代。这里还是56个民族的集居地和杂居地,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中的立身之本。正如一些专家在此次西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所说的,一个国家要想为世界接纳,就必须有自己独特面目的主体文化,必须经常检点自己的文化行囊,看看哪些是我们迎接全球化的资本。西部丰厚的文化资源,还使这里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热土。特别是旅游业,得天独厚。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黄金路线,构成了星罗棋布的网络。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给文化事业注入了活力,而且,它完全有可能成为西部经济的增长点,在西部大开发中唱一出有声有色的大戏。

但是,西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还远远没有普及,保护力度还远远没有到位,这种状况令人寝食难安。多少次,我们面对着文物的凋落仰天长叹,面对杀鸡取卵式的开发造成的文物劫难扼腕痛惜,面对文物保卫战以失败告终拍案而起如今,当这些在风风雨雨中跋涉了千百年的文物走到我们这代人的面前,生死相托,在它们的危难时刻如果不及时发出警示,不采取有效措施,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愧对党和人民的嘱托,愧对子孙后代。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珍爱,这是一种博大而神圣的情感,一种源自传统并被赋予时代内涵的文化精神。文物的当代价值并不局限于文物自身,我们留给后世的不只是文物,它还传递着一种不能失传的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们是西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开发者,也是它的保护者。实行保护性开发战略,我们别无选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是我们处理抢救保护与合理利用关系的一贯立场和方法,当然也是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对文化遗产、文化资源采取的基本态度。必须加大对它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使之成为全民意识,尤其是决策者的自觉意识。要将它体现到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规划中去,体现到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相关政策中去,体现到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的行动中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还要因地制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努力探索开发与保护的新途径,与子孙后代共享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