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保护和开发间寻求平衡

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正成为我国各地用以吸引游客的吸铁石,尤其是财政贫瘠的地区,更是把遗产地视为生金产银的“聚宝盆”。但因此又带来了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如何选择平衡点的难题。

重庆大足石刻正处于难于选择平衡点的尴尬境地,它是我国西部直辖市重庆的惟一一处世界遗产。大足县城位于重庆以西约110公里处,车程要2个小时。这里被誉为“石刻之乡”,其辖区内32个乡镇中的28个有石刻造像,全境内雕像5万余身,大多是唐宋时期作品,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3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石刻景区旅游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这笔可观的收入约占当地财政可支配收入的八分之一。博物馆副馆长贺尊超说,当地政府希望大足石刻今年能增收240多万元,县政府还决定拿出200万元在海内外进行旅游推广工作。大足石刻文物保护专家黎方银说,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之间肯定存在矛盾。对于文物而言,保护和抢救应是第一位的。但保护就要资金,这里面存在一个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问题。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年来,在文物维修和保护上投入资金超过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00多万元,其余资金则由博物馆自筹。黎方银说,增加旅游收入一方面可以满足县财政的急需,一方面也能解决维修保护费用的需求。根据测算,大足石刻每天接待5000人才达到基本饱和,而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仅为40万人,所以还没有达到给石刻带来损害的临界点。他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点。”

此间文物保护工作者认为,文物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有序合理利用,但市场经济下的旅游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矛盾是困扰国内各地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者的普遍难题。

云南省最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目前就面临严峻的过度开发问题,每年数百万游客的到来使古城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复真观被改建成三星级宾馆,有6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则在不久前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巨大的经济利益仍然驱使遗产地所在的地方政府作出一些杀鸡取卵的决策。大足县政府正在扩宽县城至石刻景区主要景点宝顶山石刻的道路,政府希望将道路扩宽平整,以此满足更多游客前往景区的需要。当地一名的士司机叹息说,道路扩宽后,原有的曲径通幽的地形地貌将被改变。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出,失控的旅游和过度的开发是破坏我国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因,他们对各地这种“重申报轻保护”的短视行为进行了抨击。一些有识之士建议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