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走眼让人咋舌 600元青花瓷竟鉴出18万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古玩、书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市民家,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但收藏鉴定圈“专家满天飞,收费随意定”,还是让怀揣宝物的收藏者们茫然不知所措。13日,扬州就来了几个号称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几百元的两件仿品居然估价高达18万,“专家”的“走眼”着实让人咋舌。

准备

两件仿品检验鉴宝水平

近段时间,本报接到一些收藏者的反映,称北京东方宝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扬州宾馆一楼举办“扬州民间文物收藏鉴定会”,鉴定会随意收取鉴定费,并有高价售卖鉴定证书之嫌。为此,本报记者到鉴定会现场进行了调查。

为检验现场“专家”的鉴宝水平,市博物馆市场办专门准备了两件仿品,一件为精品青花瓷观音瓶,一件为暖壶,均是今年春季从江西景德镇购回,总价值只有600多元。市场办主任刘明还对暖壶进行了伪装,将暖壶装进一旧式柳藤篮中,并配上一只瓷杯。一切装备妥当后,由一人假扮收藏者提着两件仿品来到鉴宝现场。

现场

1000元买一纸鉴定证书

鉴宝现场位于扬州宾馆一楼宴会厅,门口立着一个“鉴定须知”的告示牌,其中第6条就强调“尊重专家的鉴定结果。”第7条则详细规定了各种名目的鉴定受费标准,其中瓷器、杂项为100—200元,书画200元,鉴定证书1000—2000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厅内聚集了20多位前来鉴宝的市民,他们正手提“宝贝”在台下等候着,台上几位专家一字排开,给报到号的市民进行鉴宝。提着两件仿品的市博物馆“收藏者”刚进会场,就被引导者请到收费台前,按每件100元的价格交了200元鉴定费,“收藏者”拿了张号牌,坐在台下等候。

记者注意到,不少持宝市民经“专家”评点后,纷纷到收费台前交费打印鉴定证书。一女士手中拿着一盒麻将,她告诉记者,该麻将经“专家”鉴定后认定是民国时期的,材质为日本合成,市价好几万元。因为能值几万元,她也乐意做个鉴定证书保存。

较量

两件仿品竟被鉴出价值近18万

当天上午10:35,好不容易等到市博物馆“收藏者”上台鉴宝,为他鉴宝的是一位朱姓“专家”,“收藏者”小心翼翼地将两件仿品递给“专家”。“专家”拿起观音瓶看了看,爽快地说:“釉、光、花色都很好,是康熙早期的。”“收藏者”赶紧追问市价,“专家”一口报出了价格:“10—12万元。”

“扬州的宝贝真是不少啊!”“专家”掀起柳藤篮的盖子,拿出暖壶又看了起来,一看壶底,连声说:“同治期的。”为防“收藏者”不懂,该“专家”又补充说,就是光绪前面一位皇帝在位时的物品,距今100多年了,价格在5—6万。“收藏者”拿出一旁的瓷杯说,杯子好像不太配套。“专家”附和道:“是的,不配套,杯子是民国时期的。”

一旁记录的工作人员立即劝“收藏者”,两件价格都挺贵,有价值做个鉴定证书。这时“专家”也发话了,1000块钱可以做个证书。“收藏者”找了个理由下了台。

揭穿

事情败露,“专家”气急败坏

随后,市博物馆市场办主任刘明向这位朱姓“专家”讲述了两件仿品的来历,“专家”显得有些气急败坏:“我从技术角度看就是康熙早期的,你认为是买回的,有证据吗?暖壶的风格,典型的同治期,怎么可能是新品,有争议可以探讨。”

刘主任再次确认了两件瓷器为仿品,“专家”又说,目测难免有上下偏差,眼光有高有低,这是正常的。而据刘主任介绍,这两件仿品做得很粗糙,稍微有点鉴宝知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看他是个外行,上手的姿势就不对,不是圈子里的人。鉴定文物时,应左手托底,右手抓住上口。”

另外,在揭穿“专家”的结论后,这位朱姓“专家”又称认识扬州一位局长,但扬州文化局和文物局并无此姓的人。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