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再添1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我市18个代表性名录名列其中,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盘点其中上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乏岛城市民熟悉的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崂山金钩海米制作技艺等。

 

  发布 8个项目首次成功申请

 

  此次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九大类。入围这个名录的非遗项目,都是全省范围内同类别第一次成功申报。

 

  记者查阅这份入围名单,青岛共有8个代表性名录入选。包括民间文学类中由城阳区申报的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中由市南区申报的鸳鸯内家功、胶州市市申报的三铺龙拳;传统美术类由即墨市申报的指墨画;传统技艺类由崂山区申报的海产品制作技艺(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即墨市申报的春宝发制品传统制作工艺、胶州市申报的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民俗类由城阳区申报的民间习俗(东夷渔祖郎君庙会)。

 

  亮点 香酥鸡排骨砂锅上榜

 

  除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青岛共有10个代表性名录入选。记者了解到,扩展名录即前一批或前几批已经是公布的名录项目,而这次不同申报地区或单位又一次申报成功,同样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仔细看这份名录,不少都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

 

  在传统技艺大类的肉食传统制作工艺这一项,包含了五项美食制作技艺,其中三项都来自青岛。分别是城阳区申报的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市南区申报的香酥鸡烹饪技艺和市北区申报的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工艺,足见青岛人对美食的钟情。此外,市北的秧歌、即墨的泥塑,也都榜上有名。

 

  探访“胶州作”自成一派

 

  胶州市申报的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首次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胶州市民杨春生在收藏、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胶州作”家具的独特魅力,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艺术,痴迷于“胶州作”家具的设计和制作。

 

  昨天,记者来到九兴博物馆的家具展厅看到,各种各样的桌、椅、几、榻造型简约、线条流畅,雕刻、镶嵌非常古朴,极具传统特色。据杨春生介绍,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即为胶州人结合自身的工艺特点,经过长时间的修整而产生的一种家具制作技艺,既有“苏作”家具的轻巧雅丽、“京作”家具的豪华气派,又有胶州人的质朴、明快、自然的风格特征,形成了具有胶州地域特色的“胶州作”家具。

 

  “经典的胶州作以花梨木、紫檀木、红酸枝等优质硬木做材料,使用卯榫结合和框架结构,需要经过设计、选料、开料、刨料、画线、打眼、开榫、造型、组装、刮磨、上漆和打蜡等十几道工序,一件胶州作古典家具才算制作完成。 ”杨春生说,“胶州作”家具几乎不计工本,明卯明榫,在比例尺寸、雕刻装饰上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地步。每一个步骤完全由工人师傅手工制作完成,就连椅子腿上的一个小凹槽也是用小刀子一点点刮出来的。陈设上也有一套相互适应的规范,充分展示出胶州崇尚礼仪、厚德载物的风土人情。 “胶州作”家具选料质地坚硬、色泽自然、纹理优美,制作中不上油漆,而是经过打磨上蜡将木质天然美发挥到极致。

 

  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文学

 

  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 城阳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鸳鸯内家功 市南区三铺龙拳 胶州市

 

  传统美术

 

  指墨画 即墨市

 

  传统技艺

 

  海产品制作技艺(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 崂山区春宝发制品传统制作工艺 即墨市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 胶州市

 

  民俗

 

  民间习俗(东夷渔祖郎君庙会) 城阳区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传统舞蹈

 

  秧歌(闫家山地秧歌) 市北区

 

  传统美术

 

  泥塑(刘氏泥塑 城阳区;即墨泥老虎 即墨市)

 

  传统技艺

 

  棒槌花边技艺(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 即墨市肉食传统制作技艺

 

  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 城阳区

 

  香酥鸡烹饪技艺 市南区

 

  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工艺 市北区

 

  传统医药

 

  中医诊疗法

 

  周氏艾灸法 市南区

 

  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 市南区

 

  李氏小儿推拿秘笈 市南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