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外语讲解温州非遗 德国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天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月15日下午,古色古香的温州市非遗馆古戏台上,滑稽有趣的济公、华美高贵的杨贵妃、秀丽典雅的白娘子……一个个传统木偶,在一群金发碧眼的孩子手中,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15岁的德国学生Jaden用手指拨弄着木偶济公的一条脚线,兴奋地用德语说到:“Aber gehe ich nur mit einem fu?”(我只能用一条腿走路了),话音刚落,就引起台下一阵欢快的笑声。

 

  这是来自德国伯恩哈德黎曼一级文理中学的20多位孩子们,作为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的结对学校,他们将在温州开展十多天的交流活动。当他们来到温州市非遗馆时,馆内流利的英语、德语双外语讲解,丰富有趣的手工技艺体验,风趣滑稽的木偶戏表演,则为孩子们展开了一片传统文化的崭新天空。

 

  “Here the man is showing ‘Wenzhou Guci’,it is beginning from 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生动的外语讲解,为孩子们讲述着温州的古老故事,那些温州历史上的人物在瞬间变得鲜活而亲切,那些曾经的生活仿佛来到了孩子们身边。而展馆内古韵悠长的温州鼓词、精美繁复的乐清细纹刻纸、质朴雅致的蓝夹缬……150多项近千件非遗展品使孩子们惊叹着、流连着,他们纷纷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美好的点点滴滴。

 

  百工一条街的木质作坊内,一寸寸静好的光阴,在传承人、孩子们的掌间、手心流逝着,完成的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记录下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在圆形的绷框中,在一针一线的细密中,瓯绣桃子栩栩如生;在一揉一捏的巧妙力度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米塑龙头跃然手上;在一把剪刀,一张纸的上下翻飞中,一个个红双喜展露眼前……“这些手工很有趣,但是很难”,Tobias开心地品尝着亲自吹出的糖葫芦,沉浸在吹糖人带来的甜蜜中。“Look at things is boring, doing things is very impressive”,该校老师Pescher告诉笔者。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欢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而温州历史文化的独特之美,却深深地镌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