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行“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外展示活动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三小六年级的于桐生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北京市著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零距离接触。在皮影戏、葫芦烫画、聚元号弓箭、料器、克隆肖像泥人、竹扇面前小于桐流连忘返、津津有味的学习着,他兴奋地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见到,自己学起来感到很有意思,“比课堂学习有趣多了,也让我们了解了北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课外活动“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暨“畅游非遗大集,感受文化魅力”——垂杨柳学区第七届师生收藏主题教育活动今天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行,该项活动吸引了北京市16个区县的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参与。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一周,每天将有200多名孩子参与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为五个部分:非遗项目文化知识及图片展览、非遗实物展览、非遗项目现场表演展示、非遗项目体验制作、课外活动大课堂。

  孩子们笑容写在脸上,开心快乐的样子,让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李子恒书记颇感欣慰,他说:“文化课学习固然重要,但其他各方面的素养更为可贵。北京市推出在下午三点半后开展文体和科技活动的举措,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素质,让素质教育伴青少年成长。该项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已经初见成效,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和求知欲望的孩子当中,中国妇女基金会“袖珍人发展基金”项目主任王熙一边耐心地做着皮影的动作和知识讲解,一边高兴的和记者打招呼,“非遗传承需要先让孩子了解和产生对它的兴趣开始,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了皮影等我国文化遗产,才有可能让这些艺术形式生生不息继续传承下去。”她说。

  垂杨柳学区管委会书记陈金荣表示,今后,学区将依托“杨柳收藏”等品牌活动,进一步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创建非遗手工技艺传承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成为弘扬非遗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这是一次融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和参与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活动,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不仅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而且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工艺、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了他们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