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免费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16日,装饰一新的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市区九天休闲谷试运行,集中展出了“景泰蓝制作”“鼻烟壶内画”“木贴画”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笔者在600余平方米的展馆内看到,喷绘图片、灯箱图片、组合图板、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现场制作,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出了一个美不胜收、动静有致的非遗时空。观众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京津走廊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此馆由廊坊市文广新局兴建,共展出了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两大类“非遗”项目,免费向社会开放。展品包括技艺精湛的“秸秆扎刻”、流传千年的“柳编制作技艺”、独具民间特色的“第什里风筝制作”、栩栩如生的“固安面塑”、 制作精致的“橄榄核雕刻”等35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

 

  “我家住在武警学院,带着孙子出来玩,没想到发现了这么一块‘宝地’,原来廊坊有这么多传统特色手工艺,真是大开眼界。”市民张华林说。廊坊市群艺馆馆长张玉忠介绍,该馆集中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将成为百姓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选之地,也将是廊坊一座新的文化地标。

 

  据悉,廊坊市自2004年开始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0多年来,“非遗”从最初的无人知晓发展到现在,取得成果引人瞩目。目前,全市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项、省级名录76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7名、省级传承人47名,市政府先后公布四批市级保护名录共160项。通过全面系统的普查,全市共挖掘整理了27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