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竹编艺人的华丽转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民间老手艺牵手美院教授的设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章村镇章村村,就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相中了他的绝活。按照教授的设计图纸,这位手艺人的的竹编作品走遍天下。

 

  学习7年,有了一手绝活

 

  这位手艺人名叫黄大青,今年62岁的他从小就对竹编有着浓厚兴趣。“16、17岁的时候,村里办了一个竹器厂,我就进厂跟着师傅学竹编。”他说,自己跟竹编打了一辈子交道。

 

  一手精湛的竹编技术,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在黄大青的学艺生涯中,学徒就做了3年,4年后成为“半作”,也就是手艺只学到一半的意思,直到7年后,他才成为可以单独做竹编的老师傅。黄大青回忆说,刚学会的前几年,自己只能编一些简单的家用器具或农具,后来靠自己慢慢研究,才学会编复杂的作品。

 

  把竹编技艺变成了绝活,黄大青就一门心思想着外出闯荡。在依靠这门手艺谋生的日子里,黄大青的足迹遍及省内外,竹长廊、竹亭子、围栏等各种类型的景观竹艺都得心应手。

 

  渐渐地,凭借“艺臻完美”的技艺,黄大青在这个不起眼的小行业里闯出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请他做竹编。

 

  在黄大青看来,精湛的技艺除了需要日积月累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动脑筋。“不管编什么形状,只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就知道怎样编的效果最好!”他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臻完美,牵手美院设计

 

  小山村里的手艺人遇上中国美院的教授,源于一次偶然。

 

  2008年,邱志杰教授从网上找到黄大青的朋友曾伟人,希望曾伟人把他设计的第一批作品用竹编体现出来,但曾伟人是做竹装潢的,并不会竹编技术。于是,他就把“订单”转交给了黄大青。

 

  “首批作品就是竹篮子、竹箩筐,都是自己琢磨了几十年的玩意,很快就完成了。”黄大青说,没想到的是,刚一交付就让邱教授很满意。

 

  随后,杭州竹子中心与黄大青取得联系,请他出国为该中心在非洲的野外项目担任为期两年的竹编师傅,教授竹编技艺。回国后,邱教授又第一时间与他联系,商量长期合作。

 

  “邱教授的设计思路很好,两人合作之后,我尝试编竹灯罩、屋式灯等竹工艺品。”黄大青说,为了让自己的创作有一个较好的环境,就将闲置的章村老小学租了下来,专门请了2个篾工和3个编织工。

 

  如今,每当邱志杰教授有新的设计,就会第一时间将图纸送到黄大青手上,然后“转化”为竹灯塔、竹摇椅、竹海螺等各式花样的编织品。

 

  “我编织的作品已到过香港、广东、云南、新疆等全国各地参展,还有一只‘独角兽’的竹编送到了国外参展。”说起双方合作后的成就,黄大青很是得意。

 

  不过,让他得意的还有一件事,“现在有不少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找上门来,让我为他们编织毕业作品。”他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手艺升级,变身艺术品

 

  和邱教授合作久了,黄大青的眼界也开阔了,创作灵感也随之而来,把竹编这门老手艺变成了“高大上”的艺术。日前,笔者在他的工作室里就见到不少设计感十足的作品。

 

  在工作室一楼,一个庞大物体正“躺”在工作台上,这是黄大青正在编织的体积最大的作品,名为“大钟”。“高3米,直径2.7米,因为体积大,只好滚动着编。”黄大青说,这件作品花了半个月时间还没编完,用材整整30根竹子。

 

  工作室二楼还展示着不少已编织完成的作品。笔者见到了一套竹编茶具,由四只“凳子”、一张“桌子”组成,中间还放了一块大理石。“茶具的中间都是镂空的,坐在竹编凳子上,不用担心会承受不住人的重量。”黄大青说,不论是从艺术性还是实用性,这件作品都很有价值。

 

  除了给邱教授创作之外,黄大青还接手了不少生意。前不久,他为竹博园景区编了一套动物模型,有长颈鹿、牛、马、羊、鹤、熊猫等。“中间放入支架,再沿着支架编,还要染色,单单一只长颈鹿,我们5、6个人就花了1个多月时间。”他说。

 

  虽然这门手艺越来越有“钱景”,但黄大青还有个心愿:因为竹编工作很辛苦,不少徒弟都改行了,而自己年纪越来越大,非常想有传承人,希望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门可以变得“高大上”的技艺。

 

  (安吉非遗中心 陈玉兰 2015年5月29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