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堆锦艺术
2015-03-21 15:30:29 来源:太原日报 已浏览次
上党堆锦,俗称长治堆花,是山西省长治市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工艺美术行业中唯一保留的一个地域性民间本土手工艺品种。堆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活灵活现、花草逼真诱人。用丝绸、锦缎诠释传统意义上的绘画,给这一民间工艺增添了神秘色彩。上党堆锦也被称为“立体国画”。
隋唐时期,潞绸已闻名北方,潞绸做工极为精细、染色工艺相当精美。潞绸的鼎盛带动了一批潞商的兴起,当时大部分农户开始 “专事机杼,不问耕耘”,故明清时“泽、潞豪富甲天下,非数十万不足富”。这为上党堆锦的制作和销售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唐朝时,李隆基不仅把宫廷音乐带到潞州(今长治),也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了上党古城,于是上党民间就有了一种叫“堆花”的手工艺品。在古代的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丝织品,所以堆锦在用料和工艺上都极为考究。1915年,长治市炉坊巷的堆锦艺人李模(?—1931)、李时忠(1890—1967)父子的一套《春夏秋冬》堆锦四条屏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蜚声海内外。
民国年间,上党堆锦艺人还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人制作过堆锦肖像,为外国传教士堆制过教皇、耶稣像。后来,巨富的晋商争先恐后地将李模父子请到自己的家中,堆制六条屏、四条屏、中堂和规格不同的单幅画等。一时间,收藏上党堆锦成了达官贵人、商贾富豪追逐的一种时尚和显示身份的资本。现存于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的数十幅上党堆锦精品,均制作于19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
日军侵华时,堆锦传承人李模、李楷兄弟相继病逝,堆锦制作陷于绝境。新中国成立后,上党堆锦重现生机,其间的优秀作品有《各族人民大团结》、《和平与友谊》、《八仙过海》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上党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絮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至25厘米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立体感。上党堆锦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上党堆锦艺术无论是对人物的塑造,还是对花鸟动物的刻画,都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尤其是堆制出的佛和菩萨的造像,不仅体现出了传统佛教艺术中的庄严、肃穆和神秘的色彩,而且成功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温柔婉约之美和崇高庄严之美融合在一起。精湛的工艺、独特的层次、变幻莫测的纹理、优美而不失质朴的情趣,形成了堆锦独特的视觉效果。
本世纪初,上党堆锦的发展日益受到佛教界、中外游客以及国际市场的关注。上党堆锦的传承人涂必成在内容中引入佛教文化,先后创作了《文殊师利菩萨》、《大悲咒》、《大悲心陀罗尼经》(94幅)等堆锦作品。上党堆锦艺术与佛教文化的紧密结合,使佛像又增添了一种新的丝质软体浮雕造像形式,丰富了佛教文化表现形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