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万祭祖 千余曾氏后人参与

  昨日是大年初二,传承了200多年的我市本土客家文化民俗——大万祭祖活动昨日隆重上演,来自海内外的坪山大万社区曾氏后人共千余人,参加了这场盛大的春节民俗,共同祭拜先祖,祈求新年五谷丰登。

  大万世居是坪山新区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建于清代的大万世居是深圳目前最大的客家围屋,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前年4月,“大万祭祖”入选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午8时许,祭拜还没开始,各式各样的祭品早已摆满了祠堂。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按照风俗,肩挑祭品的一般都是村里的女性。祭品的摆放也很有讲究。据了解,祭品主要包括苹果、橘子、蔬菜、喜饼和肉类等五大类,寓意五位高升,新春祈福。摆放讲究“茶前酒后”、“鱼左肉右”,最前一排杯子里装的是茶水,后面一排是酒水。在肉类盘子里,鱼肉放左边,猪肉放右边等等。

  祭祖的祭品必须要有“三牲”,即鸡、猪肉、鱼。“三牲”均先做熟,再放入筐里挑到祠堂。祭品里当然少不了代表“发财”的发菜,希望老祖宗保佑财源滚滚。

  上午9时许,年轻小伙钻进“麒麟”,随着锣鼓声响起,麒麟舞了起来,祭祖活动拉开序幕。前跃,后闪,上蹿,下跳,抬首,低头,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被表现得活灵活现。麒麟不时向围观人群行躬贺礼,现场热闹非凡。

  9时30分许,祭祖活动正式开始。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祭神生,他操着客家方言宣读祭文。在祭文中,主持者表达了曾氏子孙“缅怀祖先,寄托哀思”、“饮水思源,不忘祖德”的共同心声,希望大万村曾氏子孙弘扬大万世居文化传统,努力创建团结、和谐、文明的大万世居。

  宣读完祭文,引导众人完成祈福后,主持者上前,将祭文在神位面前的香炉里点燃,放到祖宗牌位下方。曾氏后辈们在香炉前点燃香,然后在牌位旁边的楼梯前排队,等着到祖宗神位前叩拜。

  仪式完毕后,妇女们打开酒瓶,分别倒满3杯,在祖宗神像前洒过。等到鞭炮声停止,各家各户开始将祭品往外挑。妇女们挑起装着祭品的竹筐,依次走出祠堂大门。穿过牌楼广场,踩着满地红红的鞭炮纸,开始新的一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