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乡贤引领

乡贤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这种文化需要学习,需要挖掘,需要再生产,再创造,形成新的“非物质文化”。它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在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2014-09-16 中国文明网)

      笔者认为,乡贤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这种文化需要学习,需要挖掘,需要再生产,再创造,形成新的“非物质文化”。它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华夏文明的基,是富民强国的支柱,是继往开来的精神纽带,是国学思想的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乡贤无私奉献,需要乡贤躬耕引领。

      譬如古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被称为“东南邹鲁”,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中国敦煌学、中国藏学比肩,成为中国学的一部分。自宋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为徽州之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形成许多方面的杰出创造。其中徽派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徽字四绝(徽剧、徽墨、徽砚、徽菜)等,随时代的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了当今探讨的重要课题。物质可存,也可慢慢消沉,但非物质物质文化更需要保护,更需要申遗,更需要传承。

      如今,乡贤内涵也赋予时代含义,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有素养,除了拥有国学理念——“仁义礼智信”,应该比过去乡贤多了一层智慧外衣,科技含量,爱岗敬业,发挥一技之长,节省成本,提高效益,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拓深一隅内涵,传承一域文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的取得,需要专业学习,需要专研,需要实践。知识从哪里获得,经验从哪里汲取,在名师乡贤那里学得专业是最系统的。这样花钱少,收效多,简便易行,完整配套,去向鲜明。“非物质文化传承”需要乡贤示范引领,要依靠非遗传承人作为载体。

      如何发挥好地方上的非物质传承人,对传播非物质文化至关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域乡贤,有扎实的功底,有经验,有灵感。他们是职业发展的领头人。有了他们,加上教育规范化,会让非物质文化传承得淋漓尽致。

      当地政府要对乡贤提供优惠政策,完整的保障机制,规范的操作规程。可以被聘用传承,或自申传承资格。这有利于发挥乡贤技能,促进地域文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文象乃载体,文脉是精魂。古典文化的积淀,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奠基石;没有昔日民族历史文化的辉煌,就没有今朝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只有代代传承,继往开来,才能不断丰富、发展起来;人类非物质文化只有交流吮吸其精华,靠得力的乡贤引领,才能形成文象文脉相宜的文化景观,让民族文化更加光明灿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