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镇开展非遗及文物遗址保护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藏马大鼓、藏南钩编这些传承了几代人的藏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难寻继承人。怎么能让这些老手艺保存下来?近期,藏南镇为做好文化保护工作,将全镇的非遗以及文物遗址进行保护先行,并筹建了藏南历史文化博物馆。

      近日,记者来到藏南镇刘伯疃村村民丁加贞家中,80岁的丁加贞从14岁时开始学习藏马大鼓,现在也是藏马大鼓唯一的传承人。据丁加贞介绍,藏马大鼓起源于藏马山区,形成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是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的鼓曲形式。

      据了解,藏马大鼓通过唱和说来交代故事情节,起初伴奏乐器只有书鼓和板(月牙钢板),后胶南胜水艺人王春加上了三弦伴奏,演变形成了藏马大鼓。藏马大鼓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乡土气息,鼓声浑厚铿锵,板声清脆响亮,唱腔音域宽阔、拖腔优美、生动感人,在泊里、大场一带十分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间艺术却找不到继承人,这是丁加贞最为遗憾的事情。“我的几个孩子都经商,现在的年轻人也很少有能沉下心来学这个东西的。”丁加贞告诉记者,看到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去演绎的民间文化艺术就这样没落,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特别愿意去艺术团和年轻人同台演绎,从艺术团里发掘几个传承人来,把这种胶东特色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丁加贞说。

      记者从藏南镇党委政府了解到,近年来全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以藏马大鼓为例,藏南镇于近期积极协调区电视台,带着丁加贞老人到演播大棚为藏马大鼓进行影像资料录制,还将丁加贞老人自己创作的作品也进行了录制,同时对老人的影像资料、曲目资料和演绎器材等进行收集和复制;积极协调区文化局和区艺术团商讨对藏马大鼓传承人的寻找和选择工作。此外,藏南镇还完善了藏南钩编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民间艺人的挖掘、收集、整理,制定了保护措施。

      据了解,为保护好藏马大鼓、藏南钩编这些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全镇的历史文物、遗址等,藏南镇在横河川村社区中心筹建了藏南历史文化博物馆,这是全区第一个乡镇历史文化博物馆。目前,文字资料和可以搜寻到的实物已经全部搜集完成,博物馆预计在9月初开馆。今后藏南镇将着重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挖掘,将历史保护起来并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