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桃城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今年以来,衡水市桃城区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和人文资源,拓宽传承渠道,加大传承力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了继承、弘扬和发展。目前,已申报成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
      
      深挖“非遗”宝藏。按照“保护为主、弘扬传承”的工作方针,该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申报整理,梳理、展示传统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对300多个自然村拉网式普查,收集非遗线索3116条,调查项目93个,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编写《桃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两卷。同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从项目筛选到专家论证和评审,从申报文本制作到专题片摄制和相关辅助论证材料的收集,该区申报的非遗项目质量和入选的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弘扬“非遗”文化。为树立青少年了解非遗、保护非遗,确立自身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意识,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学校教育体系的紧密融合,该区组织各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开办非遗技艺培训班,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在市滏阳小学建成首个“法帖拓印传承基地”,积极传承和保护衡水法帖拓印工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整体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开展对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进行玉器传统雕刻技艺知识培训。为更好的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胜利小学开辟了京剧天地,积极营造良好的国粹艺术教育氛围,得到了京剧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国家二级演员,衡水老年大学京剧老师贾兰欣和曾在部队专业京剧团工作的赵占坤老师义务辅导学生达300多人。
      
      拓宽传承渠道。以文化遗产日和其他重大节日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民俗艺人传承技艺交流活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了“非遗”项目的宣传交流保护途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法帖拓印技艺、侯店毛笔制作工艺等参加了多届河北省文化节,法帖拓印技艺还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近日,在河北省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暨第七届省民俗文化节上该区3项“非遗”在“燕赵百工”传统技艺板块上展示魅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