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非遗馆国际博物馆日开馆迎客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相城非遗馆开馆,陈列的200余件展品,荟萃全区14个非遗项目、20多位传承人的精品力作,这些“典型江南”的文化元素汇聚一馆,将凝聚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相城非遗馆坐落于元和文创园内,面积约800平方米,融展示与交易于一体,展示了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仿古青铜器失蜡制作、铜香炉制作技艺、陆墓蟋蟀盆等非遗项目。同时,使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市场价值提升在这里有效对接,形成良性互动发展。今后,市民来到相城非遗馆,就能够看到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奖的清供金砖、巨幅砖雕《姑苏繁华图》,荣获全国民间工艺品金奖的缂丝《龙袍》,还有紫檀镶金银丝的巨型宫扇等非遗精品。

      穿过一座砖雕门楼,里面就是散发着浓郁传统文化的相城非遗馆。一进门就是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展示厅,只见第六代传人王建江正在现场制作一件《紫汤鹅戏莲》缂丝作品,吸引许多人围观。据悉,他曾和父亲复制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三件缂丝作品,有明万历贡缂丝十二章祝寿如意衮服、清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元代缂丝紫汤鹅戏莲,这三件均入藏首都博物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御窑金砖,被誉为“天下第一砖”,这次展示的不仅有仿古砖,而且还有创新的摆件新品,如《凤穿牡丹》、《花开富贵》等,雕工细腻,都是艺术价值颇高的金砖作品。

      相城涌现了一批砖雕人物,其中刘一鸣的砖雕作品传承了苏派砖雕的风格与底蕴。袁中平在继承蟋蟀盆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也创新发展了砖雕新工艺。他的一件巨幅砖雕《姑苏繁华图》,长达6.79米,将原图四分之一的场景展示了出来,涉及人物2000余人,被布置在了相城非遗馆的正面墙上,夺人眼球。而以生产青砖青瓦为主的太平孙氏砖瓦厂,也在生产工艺上大为拓展,砖雕精品不断涌现。此次展示的《吉庆有余》砖雕精品,画面上5个儿童抱着一条大鲤鱼,寓意欢天喜地、年年有余。据孙根元介绍,一个工艺大师足足雕刻了三个月,参观者深表赞赏。

      相城非遗馆内还有青铜器、面塑、泥塑、核雕、金银丝镶嵌、明式家具、船模等精品力作。致力于金银丝镶嵌近五十年的冯文祥、冯文寅兄弟俩,他们制作的金银丝镶嵌双面《紫檀大折扇》,一面为八仙过海,另一面则为《六合童春》,看上去十分精致。醉心于船模制作的徐海林,制作明式家具的吴明忠、刘宝洪,痴迷于青铜器失蜡铸造的王正介,编织梦想的吴招妹,擅长泥塑的陆招妹,热衷核雕的王文良,二胡世界里的周健。正是这些人的努力,延续了相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活,并不断为世人创作出新的作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