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遗看韩国文化的国际化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14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韩国政府计划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201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韩国人的计划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现状并编辑目录,至2014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韩国人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热衷由来已久。虽然国人对于韩国的申遗努力微词不少,如江陵端午祭等有“盗用”中国文化之嫌,另如泡菜申遗让国人觉得太过“小题大做”。嬉笑之余,国内的舆论也更多开始惋惜和反省,中国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上的不力。特别是对慰安妇资料申遗的尝试,不由得不让人对韩国人心生敬意,相信也会颠覆不少国内民众对于“申遗”的思维定式。
追根溯源,这还要得益于韩国人在传统文化国际化推广方面的独特思路。
关于中华文明的外传和辐射作用,素有“唐代看日本,明代看韩国,民国看台湾”一说,说来其实还有一段很让人唏嘘的历史。早在明清交际之时,纵使明亡清兴,朝鲜李氏王朝作为清朝的藩属国,却仍然奉明朝为正朔,所有文书也一律使用明朝皇帝的年号。直至清中期,“崇祯”年号在朝鲜半岛一直被使用了二百多年,反映出朝鲜王朝对中原文明正统的认同和坚持。直至今日,儒教理学的伦理道德仍然约束韩国人的日常行为准则,即便是韩国的传统服饰,也明显反映出明代中国的风俗特色。
大部分来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说,首尔的“故宫”——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宗庙和德寿宫加在一起,占地面积和北京故宫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论气派、论规模、论历史,实在难以对中国游客产生吸引力,不过在这一区域内每天定时举行的传统仪仗游行展,传统文化体验等展示活动却别具用心。再比如说,仁川机场连续八年获得全球机场服务评价第一名,除去硬件设施之外,机场内的多个文化体验中心、小型展览馆、传统文化仪仗巡礼等定令外国游客记忆深刻。个人觉得,其实首尔的城市布局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况且首尔本身的历史遗迹也算不上丰富,20世纪初的不少历史古迹毁于日本人之手,2008年还发生过国宝南大门被纵火焚毁这样的糗事。所以,来韩国看传统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文物古迹的原汁原味,而是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再加工产品,比如各式民俗博物馆、文化体验设施、纯正的乡村节庆典礼、传统音乐剧等等。
如果把在北京和首尔的生活感触做个横向对比的话,北京是“多历史,少文化”,首尔是“少历史,多文化”,体现出两个城市在传统文化保护上的各自特点。和中国相比,韩国毕竟受到自身历史文物遗迹和文化资源所限,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扬方面显然下了大量功夫。韩国人善于挖掘和聚焦传统文化中细节处的亮点,强调以“互动式体验”的方式强调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价值,无论是首尔街头的文化仪式,还是申遗这样的大事件,体现出的都是这种“精耕细作”的思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