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守护者 火药文化绝技传承陷入尴尬境地
陈食烟火架
陈食烟火架不仅融汇了传统的编扎、裱糊、彩绘、雕刻技艺,还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增加了皮影、木偶、杂耍、焰火、声、光等效果于一体的表演内容,而这一切的表演形式,仅源自一个“炮子”(冲天炮)和成百上千根的导火索(引线)。
整个烟火架均为手工制作,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依次展现不同的燃放内容,把一个又一个故事串接成“折子戏”,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无不凝聚制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这种民间手工技艺,灵活不死板,其拓展的空间极大。
12月1日,温暖的阳光照在永川区陈食街道菜茵岩村的田坎上,无比惬意。在一栋红砖楼房的院子前,一位老人正吃力地将满是灰尘的纸扎架子铺在地上,一面用满是老茧的手拂去竹篾里的蜘蛛网,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老朋友们,该透透气了”。
这位78岁的老人叫做高泽清,是陈食烟火架的第三代传人。那些陈旧的纸扎架子就是曾在夜空中绽放绚丽光彩,上演一次又一次民间“立体电影”的烟火架“零件”,而如今却通通堆放在杂物间里,无人问津,腐朽霉烂。
绚烂艺术 曾经燃放百年
“第一驰名烟火架,灯前月下闹元宵。红花喜炮添青色,直到流星入云宵。”――《锦城竹枝园》
说起烟火架,它已有百年历史,是一门古老的火药文化绝技。受褶子灯笼的启发,高泽清的祖父、民间艺人高辉廷在纸扎灯笼的基础上,将绘画、烟花、火光及皮影艺术等巧妙结合,制成烟火架,燃遍成渝两地,红极一时。
“从点燃开始,烟火架就处处充满玄机!”高泽清说,燃放时,烟火架需悬挂于3米以上的高空中,通过隐藏在夜色中的细铁丝,将点燃的“炮子”(冲天炮)射入底部,引爆烟火架底层的机关,进而利用成百上千根引线,逐层拉开表演序幕:从天而降的彩灯,鱼跃龙门、雷峰塔压白蛇、嫦娥奔月……各式各样的民间故事在空中连续展现。通过暗线操作,烟火架上的人偶还能表演翻单杠、打糍粑等动作。
1959年,凭借恢弘壮观的气势、令人称绝的丰富内容,陈食烟火架荣获了四川省民间焰火会表演四等奖。
工序复杂 技艺传男不传女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烟火架亦是如此。一个燃放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烟火架,制作需要耗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学起来更是一场持久战。
“中间所需面对的繁杂工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今年78岁高龄的高泽清已经做了66年的烟火架。从他记事起,其祖父、陈食烟火架创始人高辉廷就对他言传身教。“不仅要学习纸扎、竹编、彩绘、泥塑、皮影等基础功,连表现精髓部分的焰火、声光所需的火药配方都需要自己精确把握。”就这样,跟着祖父学了十多年,高泽清才正式出师。
由于工序复杂且火药配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项技艺只传男不传女。高泽清说,“家里的男子只要满了十岁,就要开始打下手,逐步学习烟火架的制作过程”。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此时高泽清家里已是四世同堂,但无人能独挑大梁。
“关键在于‘火功’的把握。四季温差、空气干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药量的比例配制,技术含量非常高。”16岁的高鑫是高泽清的孙子,和爷爷一样,12岁起,他就开始学习烟火架制作。但直到今天,他都没能掌握核心技术,只能画画图、打打下手。
订单减少 绝技陷入尴尬
在与高家人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门火药文化绝技正陷入尴尬的境地。
“现在只有恰逢春节和节假日才有订单,而且少得可怜,若以此谋生,实在是难以维持生计。”高泽清的另一位孙子高强无奈地说,扣除了人力成本、材料费用等,烟火架的经济效益很低,因此,他的叔伯们全都外出打工,不再靠烟火架吃饭。“家族手艺学学是可以的,但叫我发扬,还是算了吧。”说到自己,已成家做父亲的高强摇了摇头,他在当地开了一家汽车喷漆店,独立发展。
那天下午,高泽清拿出颜料,用毛笔、刷子重新描摹烟火架上的图案。好奇的曾孙们立刻围了上去,但看了不到10分钟,他们就嬉笑着与小伙伴们跑去田里捉虫子了。“烟火本就转瞬即逝,燃过了、热闹过了,谁还会想要去研究怎么做的呢!”同村的朱大姐对着记者如是感慨。
部门声音
开展烟火架节 关怀传承人
面对烟火架不容乐观的未来,永川区文化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明确了以镇文化中心为专职保护机构,并从衣、食、住、行、医等方面,向传承人高泽清提供帮助。2008年,陈食烟火架被纳入永川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我们已对烟火架制作技艺、燃放内容、燃放形式等,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对其进行拍照、录音及录像等方面的详实记录,作永久资料保存。”陈食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张梓榆告诉记者,除此以外,陈食每两年就会举办一次烟火架节,吸引周边的群众前来观赏,以扩大烟火架的影响力。
专家建议
拆分制作流程 升级包装设计
“烟火架是一项极具民间特色的传统工艺,无奈的是现在家庭作坊使其停滞不前,无法迎合现代审美趣味。”昨日,四川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川美绿色设计研究所负责人王立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烟火架若要再度绽放绚丽光彩,需从包装、设计、制作上整体升级,“改变目前半手工燃放模式,变成一出不失传统风格的现代烟火表演”。
王立端认为,目前烟火架的图案仍沿袭过去的风格,主题陈旧,内容形象不够美观。“这方面我可以带学生下去,与传承人共同研究,设计一些富有现代艺术的图案、造型。”另外,王立端表示,可以考虑拆分烟火架的制作流程,针对每个环节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