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老汉吹唢呐 获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岐山在院中吹唢呐 本报记者高羽珑摄
戴一顶时尚的帽子,鼻子上架着一副白框眼镜,眼前的老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吹唢呐的,要不是脸上的皱纹和粗糙的手指,69岁的米脂人李岐山倒像是退休干部。可一吹起唢呐,高亢悠扬、多变复杂的曲风,不由得让人钦佩。
“我父亲就是一把好吹手,而我天生就是这块料。”15岁时,李岐山拿起父亲的唢呐一吹,竟然成了曲。而今54年过去了,凭借把唢呐吹“神”了的他,已经确定将晋升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同村人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岐山就出了名,一次出门给人迎亲时,8里长的路上村民堵得严严实实,年轻女子背着娃娃看他,人群中有人说:“原来他就是李岐山啊,听过名现在终于见到真人了。”李岐山说,其实他吹唢呐的技巧全是练出来的,几十年时间吹坏了20多把唢呐。“年轻时,早晚各练两小时,将一支曲牌反复练百遍、千遍,练得多了,也就吹出花了。”记者听他吹一曲,悠扬、高昂、变化多,非常震撼人心,整个沟里,满是曲子的回声。而他的手指,看起来非常灵活,移动的极快,真像是多长出几根。而他的腮帮子,一会儿鼓圆,一会儿干瘪,像一个气球,一会儿充满了气,一会又被放光了。
上世纪80年代,在陕北名气颇大的他,迎来了陕北民间器乐研究专家高万飞。为避免陕北民间器乐艺术失传,高万飞四处走访,在李岐山的家里录了多盘磁带,《陕北唢呐曲精选》正是由其录制,并向全国发行。
50多年间,李岐山收了20多个徒弟,“要学好不容易,高音、低音不好控制。”他说,想吹好唢呐,就要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反复地练习曲牌。2010年,李岐山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3年又将晋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将在11月前后送达。为避免唢呐技艺失传,李岐山说,只要有人来学,他会尽其所能毫无保留地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