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将非遗过分市场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和文化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各方共识。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问题,尤其是部分地区非遗保护的思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愈显短视。

比如,保护性开发在一些地区变成单一的市场开发,有些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上只重视那些具有明显经济开发价值的名茶、名酒、名吃,利用入选名录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以及后续的广告效应提高市场影响。为追求经济效益,各地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市场化开发中对非遗本身造成破坏,例如一些手工技艺被机器流水线替代后,原有的文化韵味打折不少;有些地区只重视在扩大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大的项目;一些原生态的非遗保存环境被逐步蚕食萎缩。

让非遗得到传承并确保其生命活力是非遗保护的关键所在,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思路应该改改了。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