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妇女复兴传统织锦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湖北宣恩县一处新建立的工人合作社内,两妇女正在展示她们新织的土家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土家摆手舞

中国文物网6月28日编译报道:生活在中国湖北的土家妇女正努力复兴传统锦织艺术。

在土家语里,“西兰卡普”是铺盖的意思,用以指图案丰富的锦缎;古代时,土家人民会将“西兰卡普”作为贡品奉送皇室。“西兰卡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常用来制作被面、靠垫、枕头、毛巾、围裙等。

在过去,土家女孩到了11或12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西兰卡普”的编织技艺。结婚时父母亲戚要用织锦陪嫁,陪嫁织锦铺盖的多少甚至代表着新娘高贵的程度;丈夫离家外出时,妻子要用这织锦为其包裹行李。

“西兰卡普”的主要原料是色彩斑斓的红、蓝、绿、白、黄色丝线或棉线;编织方法沿用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把经线全拴在腰上,以观背面,织出正面。年轻女性多使用牛角挑花,轻纺工业则要求具备严格的工艺。

土家织锦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美丽的设计荣列中国五大锦缎之一。然而,20世纪80、90年代,多数年轻人追随社会大发展向大城市迁移使得“西兰卡普”艺术一度濒临失传。

幸运的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已致力于通过建立工人合作社来保护这项技能。政府鼓励当地妇女更多地参与到这项传统艺术中来;此外,当地居民也正试图进军海外市场,以在全球进一步推广“西兰卡普”。

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ll-ChinaWomen’sFederation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