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飞天第一砚轰动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本报讯10月7日,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徽派建筑群——徽州古村落展览馆彩旗招展,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大师及各界人士,纷纷来到在此开幕的《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争睹一方轰动全国的名砚---“中华飞天第一砚”的真容。
中华飞天第一砚”的作者----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安徽歙县籍制砚大师吴笠谷先生热情地告诉观众,飞天砚采用龙尾山四大名坑(金星坑)砚石精心雕刻而成,于2012年6月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17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方遨游太空的砚台。
飞天砚全称为“龙纹飞天宝瓶歙砚”,长9厘米、厚0.5厘米,小可盈握。砚面上部如圈如环的天然纹理金晕,刻成一个宝瓶形宝砚,两个瓶耳设计成为象头形状,寓意“太平有象”;而正面墨池的造型,恰好采用来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型玉龙。砚背上部线刻敦煌艺术中优美的“飞天”形象,体态轻盈,飘逸潇洒。
该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题写“飞天砚”。 中共歙县统战部部长汪智洪先生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中华歙砚成功飞天,为我们徽文化的传承立了一大功,为歙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把中华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古有女娲补天,今有神九探穹,将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功臣――砚台,送上天宫,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新闻链接】
中华飞天第一砚”的十个特点
一、历史意义深远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中华飞天第一砚”载入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十七天,是人类第一次将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功臣――砚台,送上太空,其意义不仅是当代弘扬砚文化事业的一次腾飞,也是中华砚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又一座里程碑!
二、名砚名石所制
此砚采用上等歙砚石制成,上有华美的石品金星、金晕,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弥足珍贵。歙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始自唐代开元年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细腻坚润,玉德金声等优点,早在五代时期就被南唐朝廷选为贡品,当时就获得“冠天下”的美誉。是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咏赞和收藏家争求的文房至宝。
三、形制小中见大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九,代表数字之极,称为天数,如称帝王为九五之尊。传说天有九层,称为九天。本次发射的载人宇宙飞船又名神舟九号,正所谓“神九”飞翔“九天”之上,扶摇直上九万里。因为搭载空间的限制,此砚尺寸定为长九厘米、厚五毫米,形制虽小,但多角度体现了我国传统数字文化中“九五之尊”所特有的恢宏气度及哲理性。
四、题材吉庆祥和
此砚的构思立意,是妙用天然纹理,缘石赋艺。即利用砚面上部如圈如环的天然纹理金晕,刻成一个宝瓶形小砚,两个瓶耳设计成为象头形状。宝瓶,喻意吉祥,传说观音菩萨的净水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瓶又与平谐音,象征太平。大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是瑞兽。象,也比喻美好景象。瓶与象结合,寓意“太平有象”,象征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五、寄托美好祈愿
此砚墨池的造型,采用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型玉龙。“C”型玉龙1970年代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该玉龙属于距今约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龙,善于变化,能兴云雨而利万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将“中华第一龙”刻于“中华飞天第一砚”上,寄托着美好的愿望:祈愿神舟九号飞船如乘风上天、御风而行的神龙一样――腾飞九天,翱翔太空。
六、体现悠久历史
砚池造型采用“天下第一龙”,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我国先民以龙为图腾,我们国家被世人称为“东方巨龙”,我们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上下数千年,龙文化已渗透了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的形象,多元一体,即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文化符号。
另一方面,今年为我国传统的农历龙年,龙年刻龙池砚,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七、象征中华文化
砚背上部线刻敦煌艺术中优美的“飞天”形象,体态轻盈,飘逸潇洒。飞天,是佛教的护法神,后与道教的仙女相混淆,变成在佛周围散花或奏乐以营造祥和气氛的仙女。散花的“飞天”形象又称“天女散花”,给人以遨游太空的欢乐景象。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艺术又是我国古代艺术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刻“飞天”于砚,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也预示神舟九号飞船飞天成功,能象散花的天女一样造福人类。
八、名人亲笔题字
砚背下部铭刻楷书“飞天砚”三字,银钩铁划,遒劲刚健,点明主题。
题者刘红军将军,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中将警衔、当代著名砚台收藏家,荣膺“2011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以复兴和传承中华砚文化为己任,倡导发起弘扬中华砚文化志愿者行动,开启了中华砚文化历史的新纪元,为当代弘扬砚文化的领军人物。
九、名家精心雕刻
从砚雕艺术上说,此砚取材高妙,立意高远,刀法精练,浑然一体,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素养和美学境界。作者吴笠谷,为歙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砚雕大家、古砚收藏家、砚文化学者、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室主任。制砚理念崇尚“天人合一”,融文心画意于一体,是当代砚界学者型砚雕家的代表人物。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砚学专著《赝砚考》、《名砚辨》。
十、金奖名牌出品
砚面刻隶书“聚砚斋”三字。聚砚斋,为刘红军将军创办于2010年。由资深的砚文化专家组、砚文化博物馆、砚文化论坛、砚文化基金会等分支组成,旨在挖掘中国砚文化资源,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砚文化,为广大民众打造一个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综合性的高端的砚文化交流平台。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聚砚斋”藏砚展获得了联合国在此届博览会上颁发的第一枚金奖――“千年聚砚斋”金奖。
砚面刻隶书“聚砚斋”三字。聚砚斋,为刘红军将军创办于2010年。由资深的砚文化专家组、砚文化博物馆、砚文化论坛、砚文化基金会等分支组成,旨在挖掘中国砚文化资源,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砚文化,为广大民众打造一个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综合性的高端的砚文化交流平台。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聚砚斋”藏砚展获得了联合国在此届博览会上颁发的第一枚金奖――“千年聚砚斋”金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