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半数陷濒危 高校应成“非遗”传承阵地

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已有52.49%的品种陷入濒危状态……针对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权威部门公布的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现状,本周,闸北区教育局、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举办传统工艺美术抢救性保护专家研讨会,邀请部分国内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如何抢救性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献计献策。

陷濒危状态原因众多

据悉,传统工艺美术主要品种为工艺雕塑类、刺绣和染织类、织毯类、抽纱花边和编结类、艺术陶瓷类、工艺玻璃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和首饰类及人造花绢花等其他工艺美术类。造成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陷濒危状态的因素有多方面:

技师年龄结构老化。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已有20%去世,而在世的工艺美术大师平均年龄也达到60岁左右,其中仍在从事创作和授徒的也只有25%左右。

年轻人嫌苦不愿学。许多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需要手工制作,且工艺精细复杂、耗时过长,收益一般,许多年轻人甚至一些绝技传承人的子女,也嫌苦累而不愿学。

学校教育出现断裂。以往各地工艺美术行业专业人才,均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其各地工艺美术院校输送。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了清华大学,“工艺美术”被“设计艺术”所取代,到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中,“工艺美术”又被提升为“设计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传统工艺美术被淡化了许多。

此外,传统工艺美术物品所用的玉石、象牙、紫砂等天然原材料短缺且价格昂贵,一些工艺美术品不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有关鼓励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欠缺等,也是造成濒危的原因。

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对传统工艺美术这一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实施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高校丰富的人文、技术、场馆等资源,理应成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发掘、整理、传承和保护的主要阵地。”邱春林、屈盛瑞等专家认为,行健职业学院将陈海龙大师引入学院,向学生传授传统象牙雕刻技艺,并腾出教学场馆,辟建传统工艺美术创意中心和艺术展示厅,既有利于培养传承祖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技能型、创业型年轻人才,也是高校保护、抢救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更多文化精品提供优越条件的功德无量之举。

徐艺乙等专家指出,“非遗保存在民间”,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的好的国家屡见不鲜。我国应该在社会公众中广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国家、人类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发动更多的社会团体、民众参与到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